《中国建筑的特征》同步练习10
- 资源简介:
约43300字。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中国建筑的特征》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遵循 婉惜 浮雕 琉璃
B.遗址 粱架 葱岭 辉煌
C.提炼 回廊 隐藏 厢房
D.防碍 负重 轮廓 纯粹
2.第十五段中,用“大文章”“文章”“小品”分别比喻什么?这样写有何作用?
3.第一段末“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好处?
4.结合第五段,说说中国建筑中被称为“一‘所’房子”的建筑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并简析。
5.第十段在介绍第(六)个特点时,作者引用《诗经》里的句子有何作用?
6.第十二段在介绍第(八)个特点时,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好处?
7.文章结尾处,介绍研究的参考资料,其作用是什么?
8.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9.以下文字选自《中国建筑的特征》,请结合说明方法理解分析句子内涵。
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间属于一家的关系。
10.以下文字选自《中国建筑的特征》,建筑的“词汇”指的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至如梁、柱、枋、檩、门、窗、墙、瓦、槛、阶、栏杆、隔扇、斗拱、正脊、垂脊、正吻、戗兽、正房、厢房、游廊、庭院、夹道等等。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11.在建筑材料中,大量使用有色琉璃砖瓦,尽量利用各色油漆的装饰潜力。木上刻花,石面上作装饰浮雕,砖墙上也加雕刻。这些也都是中国建筑体系的特征。
12.简单来说,什么是“斗拱”?“斗拱”,的作用有哪些?
13.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⑩”。“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做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⑪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是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这段主要说明了什么?分几层说明的?
14.根据本段内容,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本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15.建筑上的“词汇”指的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6.字音。
翼状( ) 墁地( ) 接榫( ) 脊吻( )
斗拱( ) 额枋( ) 水榭( ) 穹隆( )( )
17.成语解释
(1)大同小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千变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喜闻乐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世世代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