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教学设计2
- 资源简介:
约4100字。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教学目标
1.学会从词义、色彩等角度辨析具体语境中词义的细微差异。
2.学会梳理、探究作家准确运用词语的表达艺术。
教学重点
词语的感情色彩与语体色彩。
教学过程
一 准确理解词义,把握词语用法
1.词语是造句成文的基础,要想句子表情达意精妙,词语的选择既要准确,还要生动。请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的准确性,思考其表达效果。
示例: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朱自清《荷塘月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通过对荷塘里的青雾、叶子和花的描写来写月色。“泻”字化静为动,加强了月光的流动感,写出了月光的轻快;“浮”字突出了雾气由下到上的动感、轻盈;“洗”字写出了月光下叶子和花的纯净;“笼”字表现了月光下叶子与花的轻柔娇美,衬托了月光的朦胧、柔和。这些字赋予眼前荷塘的景物以神韵,雾、叶、花的“动”体现了景与情的交融,其潜在的韵致也就流动起来了。
2.结合史铁生《我与地坛》的范例,仔细思考下面一段文字中的加点字,注意文中词语的用法,尤其是与其他词语的搭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并写下你的理解。
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史铁生《我与地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几句话按一般写法,应为“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剥蚀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淡褪了,一段段高墙坍圮了,玉砌雕栏又散落了”。这样描写也能揭示地坛的破落颓败,也能暗示作者的心境。但作者在语境中关注的对象是“地坛”,而不是具体的“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