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同步练习7
- 资源简介:
约4750字。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乡土的中国 》同步练习(解析版)
一、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之所以要有记忆,是他“当前”的生活必需有着“过去”所传下来。对于我们生活无关的,我们不关心,________。我们的记忆也是如此。在一个乡土社会中生活的人所需记忆的范围和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是不同的。乡土社会是一个生活很安定的社会。向泥土讨生活的人是不能老是移动的。在一个地方出生的就在这地方生长下去,一直到死。不但个人不常________,而且每个人住的地方常是他的父母之邦。“生于斯,死于斯”的结果必是世代的黏着。
历世不移的结果,( )。祖先们在这地方混熟了,他们的经验也必然就是子孙们所会得到的经验。经验无需不断累积,只需老是保存。
在一个每代的生活等于开映同一影片的社会中,历史也是多余的,有的只是“传奇”。都市社会里有新闻;在乡土社会,“新闻”是稀奇古怪、________的意思,做人就得________。这种社会用不上常态曲线,而是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一套。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不是在熟人中长大,而是在熟悉的地方上生长大
B.人不是在熟悉的地方上长大,而是在熟人中生长大
C.人不但在熟悉的地方上长大,而且是在熟人中生长大
D.人不但在熟人中长大,而且还在熟悉的地方上生长大
解析:乡土社会的特点是个熟人的社会,就是大家是在熟人里长大的,生活上互相合作,彼此天天见面。同时由语境中“祖先们在这地方混熟了”也可以知道前面应该紧接带有关键词“地方”的句子,所以“在熟人中长大”应在前面,“在熟悉的地方上生长大”应在后面,排除B、C两项。“不是……而是”表示并列关系,“不但……而且”表示递进关系,再根据句子表示的是递进关系,排除A。
答案:D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熟视无睹 背井离乡 荒诞不经 循规蹈矩
B.置若罔闻 安土重迁 荒诞不经 亦步亦趋
C.置若罔闻 背井离乡 放浪形骸 亦步亦趋
D.熟视无睹 安土重迁 放浪形骸 循规蹈矩
解析:第一处,语境意思是和我们生活无关的事物我们不关心,所以应填“熟视无睹”。第二处,语境主要是强调向泥土讨生活的人不爱移动,“生于斯,长于斯”,且句子是否定形式,所以应填“背井离乡”。第三处,语境中的顿号表示与“稀奇古怪”是并列的关系,所以应填“荒诞不经”。第四处,语境“这种社会用不上常态曲线,而是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一套”强调相同少变通,所以应填“循规蹈矩”。
答案:A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之所以要有记忆,是因为他“当前”的生活必需有着“过去”所传下来。
B.人之所以要有记忆,是他“当前”的生活必需有着“过去”所传下来的办法。
C.人之所以要有记忆,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