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余姚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21070字。
浙江省余姚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听??万籁发清音(18分)班级开展“聆听最美声音”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问题。
1.(4分)下面是“听自然之声”探究组创作的一首小诗。请你阅读,完成任务。
初春的小溪
刚从冰雪的束缚中挣脱出来
一路①wān蜒
一路②xuān嚷
以嘹亮的歌声
轻快的身姿
唱响一整个春天的③xuàn丽
(1)加点字“挣”的正确读音是
A.zhēng
B.zhèng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
②
③
2.(10分)下面是“听经典之声”探究组的探究成果,请你补全。
万物有声,撩动古人千千心结。周南鸟啼,“关关雎鸠,(1) ”掀开古老《诗经》谦谦君子的思恋篇章;东城马鸣,“(2) ,萧萧班马鸣”奏响李白送友人的悲切骊歌;石潭水清,“隔篁竹,闻水声,(3) ”慰藉柳宗元谪居永州的寸寸愁肠;茅屋风吼,“(4) ,卷我屋上三重茅”翻开杜甫草堂生活的满目疮痍;古寺乐起,“(5) , ”(《题破山寺后禅院》)凸显诗人常建内心一片安宁;洞庭水急,“(6)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激起孟浩然入仕为官的心愿。古诗文中不乏表现声音的句子,请再写出两句:“(7) , 。”(本卷中出现的句子除外)
3.(4分)“听同学心声”探究组打算借名著内容为同学解惑。临近期末,小姚同学情绪不稳,静不下心来复习。请你结合《傅雷家书》或《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的相关内容,对小姚同学进行劝导。
二、说??演讲有妙法(20分)
4.(20分)班级举行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演讲活动,搜集了以下四则材料作为演讲素材,请你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低碳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就是指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生活和工作中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量,达到减少大气污染、减缓生态恶化的目的。“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代表着一种更为健康、更为自然的生活态度,意味着人类要负起保护地球的责任和义务。
(选自姚雪痕《低碳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也能以自身的行为方式,为节能减排出一份力。以下是生活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基本计算公式:
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耗电量(千瓦时) x0.785;
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油耗(升) x0.785;
短途飞机旅行(200千米以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米数x 0.275;
中途飞机旅行(200千米到1000千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55+0.105x (千米数﹣200);
长途飞机旅行( 1000千米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米数x 0.139。
(选自2009年12月10日《中国环境报》)
材料二:
二氧化碳和常规污染物的排放具有同源性,大部分来自化石能源的燃烧和利用。控制化石能源利用和碳排放对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有利于倒逼和推动经济结构绿色转型,助推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造成的损失;有利于推动污染源头治理,实现降碳与污染物减排、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协同增效;有利于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国把握污染防治和气候治理的整体性,以结构调整、布局优化为重点,以政策协同、机制创新为手段,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协同推进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经济效益多赢,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温室气体减排道路。
(选自《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
材料三: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发展体育事业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成为北京冬奥会的亮眼底色。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专门研发“地形气候保护系统”,最大限度降低能源消耗;延庆赛区竞赛场馆完工的同时,生态修复也接近尾声,“山林场馆、生态冬奥”尽显其中;张家口云顶滑雪公园将融雪水、自然降水进行高效回收存储,在雪季时作为造雪用水……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成为场馆建设的亮点,助力体育设施同自然景观和谐相融,让人们在尽享冰雪运动无穷魅力的同时尽览大自然的生态之美。除此之外,构建绿色智慧交通体系、推广低碳出行方式等也在如期推进,让环境友好的理念扎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