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繁华》教案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9/3 16:59:3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100字。  21  梦回繁华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2.学习文章条理分明的说明顺序,体会典雅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3.了解《清明上河图》的艺术成就,体会画作背后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文章条理分明的说明顺序,体会典雅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2.了解《清明上河图》的艺术成就,体会画作背后的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法、资料助读法、研读品味法、拓展演练法
  教学过程展示: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 博物院。《清明上河图》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品读《梦回繁华》,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清明上河图》进行介绍的。
  二、走进课文
  (一)资料助读(展示课前预习)
  1.了解作家作品。 2.写作背景。
  (二)初读感知
  带着下列两个为自由朗读文,注意标画有效信息。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主要特征是什么?
  【交流展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内容庞大,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活。
  2.《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描摹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这幅长卷人物众多,场景复杂,但本文介绍得条理分明、细腻具体,并且挖掘出画面背后的社会历史内涵。请概括各段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做到条理清晰这一点的。
  【明确】
  第一部分:第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历史背景,引出说明对象;
  第二部分:②-④段,介绍作者张择端生平,并引出画作信息及内容,呼应课题——梦回繁华。
  第②段介绍画作作者张择端及其创作动机;
  第③段介绍了画作材质、尺幅等基本信息;
  第④段介绍了画作的详细内容;
  第三部分:第⑤段,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小结:可见本文围绕“繁华”,按照“内涵-内容-价值”的是逻辑顺序进行说明,这样写,由表及里,条理清楚,结构严谨。因此,纵然画面内容纷繁复杂,但依然能条理分明、层次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三)重点研读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探究一:细读课文第④段,作者是怎样有条不紊地说明画卷内容的?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交流展示】①作者先介绍画面开卷处描绘的内容,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具体逐一介绍,先介绍近郊风光,再介绍赶集的乡人,进入大道岔道上扫墓归来的权贵,最后介绍近处小路上的行旅。②然后再介绍画面中段描绘的情景。先介绍汴河上的船,忙碌的船工,顺水行驶的船,再介绍河上的拱桥结构、形状,桥的两端,最后详细介绍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船夫呼喊,桥上呼应,行人围观,这一紧张的一幕。③最后介绍画卷后段描写的街道,先介绍街道房屋店铺,再介绍店铺经营品种,最后介绍各行各业及行人。画面内容虽纷繁复杂,但作者能够条理分明,层次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还得益于作者采用了恰当的说明顺序。
  探究二:课文都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交流展示】
  学生1:列数字:“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使用准确的数字,说明了《清明上河图》的大小。
  学生2:打比方:“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把《清明上河图》比作“一部乐章”,说明它宏大、优美而富有变化的特点。
  学生3:引资料:“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引用《东京梦华录》,准确说明了《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增强了说明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学生4:摹状貌:“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作者用摹状貌的方法写活了画面细节,化静为动,使得画面描写生动至极。
  探究三:本文的语言既平实准确又典雅生动。再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加以赏析。
  【交流展示】
  学生1:“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此句属于平实说明,通过数字具体准确地介绍了画卷的纵横。
  学生2:“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留下无尽的回味。”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