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9/3 16:31:3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300字。  11 短文二篇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疏通文意。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
  2. 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疏通文意。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
  2. 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法、资料助读法、研读品味法、拓展演练法
  教学过程展示:
  第一课时
  《答谢中书书》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面对美丽的大自然,你肯定有无限的感慨,肯定想用最美的语言把它形象生动的描述出来,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陶弘景的写景美文《答谢中书书》,想必他能教给我们一些好的写景方法。
  二、走进课文
  (一)资料助读(展示课前预习)
  1. 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徒秣陵(今江苏省江宁县)人。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2.作品背景: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3.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二)读通文意
  1.学生听老师范读,扫除文字障碍,注意听准字音,听准节奏。
  朗读提示: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ú)其奇者。
  2.学生按自读、分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课文,要求读准之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感受四字句的节奏美。
  3.学生自由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读课文,对照课下注释,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句。
  (2)同桌之间质疑问答,后全班质疑问答,解决疑难问题。
  (3)指名对译课文,全班评价。
  (三)重点研读
  1. 本文虽属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布局,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看看应该如何分才好?三部分之间有何联系?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句,总起句,以感慨发端。(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从“高峰人云”到“沉鳞竞跃”,写景。
  第三部分,最后两句话,感慨自然之美景。(感叹总括前文)
  2. 作者写景有何特点?找出文中写景的语句品味分析。
  【明确】示例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俯视与仰视,白云高山流水三重景物,境界清新。
  示例:2:“两岸石壁……四时俱备”用平远和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和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灿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示例3:“晓雾将歇……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动景的描写。通过描写朝与夕两个特定的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3. 这些景物是杂乱无章的吗?作者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
  【明确】不是。由仰视到俯视再到平视。由早到晚。作者依次向展现了山川四时的美景,和一天中晨昏景色的变化,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活灵活现、趣味盎然的山林世界。
  4.说说你对“实欲界之仙都”的理解。
  【明确】“实欲界之仙都”以感慨收束全文,言简而意蕴。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并深感自豪,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四)深入理解
  1.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找出文中能直抒胸臆,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分析。
  【明确】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
  ②“实欲界之仙都”,表露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
  ③“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总之,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2. 本文实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提示:(1)意境美。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①山水相映之美。②色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