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之议论说理类
- 资源简介:
约14780字。
散文阅读之议论说理类
(建议用时:5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怀念麦子
彭家河
麦子,是乡下最顾家的媳妇。
农历十月,水稻已装进了仓,踏实的农民们便早早地忙碌着麦子的婚礼了。光亮的犁铧、黑色的钉耙、带着农药气味的耧斗是麦子千百年来简陋的陪嫁,其实也不完全算是陪嫁,农家计算好的那些碳铵、尿素、农家肥才是麦子最好的嫁妆。在麦子离开家的前夜,老农便点起烟锅,叨念着哪块地肥,哪块地薄,平衡起麦子陪嫁的多少,掂量起麦子出嫁以后的日子的舒服与艰涩。
丰盛的早餐过后,一家老小便扛上犁耙、炊具,连同孩子、耕牛、黑狗,一路浩浩荡荡,送小麦出门。小麦要远嫁到村外的山上、山下去了,农民就是小麦的娘家人。新犁过的田散发着纯朴的芳香,每一个畦埂都像用墨线量过那样笔直,每一垄土都被铁耙细细地平整过,每一块大一点的坷垃都被敲碎,那是小麦的婚房,它们将隆重地迎接小麦的到来。一粒粒饱满的褐色的小麦马上就将成为这片整侍妥帖的土地上的新媳妇了。远离村庄,农户在田野垒起锅灶,露天生火做饭,袅娜的炊烟是麦子最后华丽的转身。这顿午餐,是为麦子摆设的婚宴。
嫁过去了,小麦深入土地,度起了蜜月。蜜月过后,她慢慢探出了头,害羞地出现在自己的院落,那望穿秋水的村庄便远远地成了她的娘家。在新的土地上,小麦越长越滋润,腰身越来越苗条。微风过处,麦子们在自己的家里不断地忙碌,有时也会在田野里载歌载舞,以细细的绿色绸带舞起秧歌。娘家的亲人会不时地过来走走,帮助麦子理理家事,拔一拔麦子的院子里生出的几棵荒草,看到麦子生活幸福,也乐得吼几声山歌,于是山外的云就飘得更加悠然。
麦子守护着自己的家园,默默担负着自己的责任。农夫的儿子打工去了,农夫的媳妇也打工去了,娘家的亲人基本上全到大城市了,只有麦子仍生活在朴实的村庄里。麦子独自顶风挡雨,养家糊口,是村庄最后的村姑。在乡下,她们没有私奔,逃离这个贫困的地方;她们没有绯闻,败坏村庄的名声。纷繁尘世,麦子是乡下最忠诚的妻子,是土地最贤惠的媳妇。
麦子的亲人们都到远方追逐梦想去了。有的带回了成扎的钞票,有的带回了时髦的衫裤,还有的把尸骨抛在了异乡。然而,麦子们仍坚守着自己的家园,默默地尽着自己的妇道。
麦子居住的村庄时常干旱,往往会长达半年没有雨水。村子没有自来水,没有空调,没有雪糕,村里的水分似乎被某种强大力量全吸到了城市,村庄更加干涸了。麦子仍顶着烈日,顽强地生活。纵然看上去全如一个个村庄的弃妇,然而麦子还是无怨无悔,张罗着生儿育女。
所有麦子肤色的男女,都是小麦健康的后代。不管走到哪里,他们都继承着小麦遗传的色彩,这或许是小麦最大的安慰。小麦的子女一个接一个地来到都市,有的头发被染成红色、黄色、蓝色,有的脸上擦着高级护肤品,但总掩饰不住小麦的烙印。小麦惦念着四处散落的儿女,便以馒头、饼干、方便面的形式进城探望自己的儿女。那些工地上的苦力、流水线上的女工还亲热着乡下的麦子,深深地想念着老家并仍然与馒头为伴,有的却早已恋上了生猛海鲜、西餐或咖啡,他们更愿意撕开面包,涂上黄油,过与霓虹灯相伴的更加洋派的日子。
进城的面粉有的时常出入烤箱,与各种香精、防腐剂甚至苏丹红一起,敷着厚厚的各型粉脂粉墨登场,在灯红酒绿中占据或者洁白的或者印着各色花纹的碟子。它们也许忘记了小麦的嘱咐,有的已经面目全非。
没有人听到麦子的叹息。深山里的麦子孤独地坚守着自己的家园。当城市在污染中变得越来越神经质的时候,人们才想起乡下的麦子,便四处呐喊着小麦的色彩。于是绿地、绿色食品、绿色水果、绿色软件、绿色建材等新词如雨后的麦苗拔地而起。但是,更多的人还是记不起乡下的麦子,只是记得乡下的绿色。
麦子在尘世间沉浮,麦子仍旧安然地生长。
村子里的男女一个一个进入城市,成为农民工、都市新贵或者都市盲流等。村庄也随之半个或整个地搬进城,镶嵌在城市与郊区的夹缝里。村庄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儿了,麦子也被抛弃在一旁。
山里山外的土地上全长出了野蒿,麦子失去了自己曾经坚守的家园。麦子,只得躲在村庄的粮仓里哭泣,直至死去。
野蒿疯长,让人忘记了麦子的家。然而,我却时刻惦念着乡下的麦子。
其实,麦子是最值得深爱的乡下女人。
(有改动)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麦子,是乡下最顾家的媳妇”点题,开门见山,表达了对麦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B.农民像小麦娘家人一样“不时地过来走走”“乐得吼几声山歌,于是山外的云就飘得更加悠然”,表现出农耕劳动生活的惬意与悠然。
C.文章写“袅娜的炊烟是麦子最后华丽的转身”,是说一顿饭后,麦子将离开娘家,播种在地里,转变身份开始新的生活。
D.文章以麦子的亲人到远方追逐梦想而她们孤独与安然地坚守家园,表现进城农民所发生的各种变化以及留守农民的无怨无悔。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对麦子的评价开头,奠定感情基调;主体部分以时空为序,以麦子的出嫁过程及其子女进城以后的变化为主要内容展开叙述。
B.作者用深情的笔触描写小麦在土地上的自然生长,短句与长句交相运用,用清新的语言写出农村乡野间的一派美好与祥和。
C.文章中说麦子“没有私奔,逃离这个贫困的地方”“没有绯闻,败坏村庄的名声”,含蓄地表现出留守家园的农民对土地的忠诚与恪守本分的纯朴。
D.文章写“进城的面粉……忘记了小麦的嘱咐,有的已经面目全非”,借物写人,意在表现对假冒伪劣产品堂而皇之占据市场的隐忧。
3.本文在写麦子的出嫁上花费了一定的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4.本文通篇采用拟人的手法,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请简要赏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重返乡下
陈忠实
新世纪到来的第一个农历春节过后,我买了二十多袋无烟煤和一些吃食,回到乡村祖居的老屋。站在这个给我留下拥挤也留下热闹印象的祖居小院里,心里竟然有点酸酸的感觉。已经摸上六十岁的人了,何苦又回到这个空寂了近十年的老窝里来?
我的脚下是祖宗们反复踩踏过的土地。我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