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备考:议论文阅读技巧与练习
- 资源简介:
约2910字。
高考语文备考:议论文阅读技巧与练习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剖析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学习议论文,不仅能训练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使我们明白事理,提高认知水平,知晓方法,学会解决问题。议论文阅读,首先要学会梳理文章结构,理解作者观点,体会文中情感。
一、析层次,梳理文章结构。
1.基本类型
议论文结构,主要从两大角度来划分:
(1)全篇角度
①“总—分—总”式。开头总领全文,中间从各个方面具体阐述,结尾是对全文的总结。
②“总—分”式。上述①式缺少总结部分。
③“分—总”式。上述①式缺少总领部分。
(2)主体角度
有的议论文前有总领,后有总结,那么中间就是主体部分。而有的议论文前无总领,后无总结,直接进入主体部分。
①并列式。以几个并列的层次来具体阐述,每个层次相对独立完整,与其他部分是平行关系。
②层进式。又叫递进式,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论证时,一般是由小到大,由浅入深。
③对照式。又叫对比式,把两种事物或事物的两方面加以对比,揭示两者区别,表明肯否态度。
2.梳理方法
一些议论文,结构并不单纯,有的标志不明,有的错综复杂。我们要根据文章内容的相对独立来划分层次,概括出层意,分析好层次之间的关系,从而梳理好文章结构。
李斯的《谏逐客书》,第一句“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直接提出中心论点。同在第一段,接着铺陈四代秦君重用客卿而富国强国的史实,证明客卿有功于秦。这样,弱化了总领的特征。第二段列举事实说明爱异国物、逐外国人非统一天下之术,“爱异国物”和“逐外国人”形成对比,但作者把对比放在同一层次了。第三段阐明纳客与逐客的利害,“纳客”之利与“逐客”之害又形成对比,此处对比同样处于同一层次。第四段得出结论,“逐客”必将造成秦国的危亡,是在第三段基础上的深化。
全文在层层推进当中又包含着对比关系,正反对比之时又兼顾层进关系,前后呼应,气韵贯通,形成滔滔雄辩之势,既逻辑严密,又博大丰富。至于使用哪种结构,缘于论证观点的需要,形式服从内容,结构匹配说理。
二、知背景,理解作者观点。
作者的观点,与个人际遇相关,与时代特征相联。回顾历史,知人论世,才能准确理解作者观点,并进行客观评价。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林立,文人志士都想一展抱负,纷纷以自己的学说游说诸侯,提出治国理念,于是流派产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李斯是战国末期楚国人,曾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吏,为了达到飞黄腾达的目的,他辞去小吏,到齐国拜荀子为师學习“帝王之术”。荀子的思想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