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林语堂作品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6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7/21 16:37:0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6770字。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林语堂作品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抉择
  林语堂
  战争开始之时,木兰正和全家在牯岭避暑。
  阿眉现在已经是十七岁的少女,在南京一所教会中学念书。阿通已经大学毕业,正在上海附近政府电信局的无线电台做事。他请了六个礼拜的假,随家到牯岭。
  时局越来越紧张,中国将来的命运如何?或沦为日本的保护国,陷于万劫不复之地;或抗战建国,使中国成为一个自由团结独立的国家。
  在七月十七号,政府终于向全国广播抗战到底的国策。
  阿通说:“我愿去前线。”
  木兰喊道:“什么?”她的脸突然沉下来。
  “妈,怎么?您不恨日本吗?”
  木兰看着荪亚,默不作声,荪亚也一言不发。
  阿通又问:“您不赞成?现在国家需要人人奋斗哇。”
  但是木兰却走开了,依然没说话。又经过一个钟头,她也一句话没说。她失去了心情的平静。她突然的感觉,就犹如战争来临时普天下的父母的感觉一样。战争已经来到门前,为什么过去她没想到呢?中国现在向她来有所索取,索取她的儿子,她和丈夫商量这件事。一个钟头之后,她和荪亚把阿通叫去,有话和他说。
  她问:“你已经决定去打仗了吗?”
  阿通回答说:“我若不去,我受教育有什么用?妈,我不了解您的意思。”
  “你不能了解……我只是问你是不是已经决定。”
  阿通说:“是,我已经决定。”
  木兰心里在挣扎交战,她眼中流出泪来。她说:“阿通,我就只有你这么一个儿子…”
  说着哭起来。
  荪亚说:“儿子,你现在年轻,你不懂父母的心……”木兰喊道:“我宁愿自己死,不愿看见你死。我受不了。”他父亲又说:“阿通,你听着。你妈和我已经商量过。国家若需要你,你必须要去,可是你要知道,在我和你妈这方面忍受的牺牲比你的牺牲要大。我们并不是阻拦你。你也要为家里想一想。”
  阿通说:“国若亡了,家还有什么用?”
  阿通两手很紧张地攥住椅子的两臂,他说:“爸爸,妈,我知道您两位老人家难过……可是我不得不去。”
  木兰脸上流着眼泪,抬头看了看儿子,她说:“好,去吧!”
  到九月一号,情势十分危急,孙亚和木兰决定把阿后接回杭州来,情势若再坏,就欲归不得了。
  他们出发的头一天晚上,接到阿通的一封信:
  父母大人尊前,敬禀者,儿已从军。念及国若不存,家有何用?若为人子者皆念父母儿女之私情,中国将如何与日本作战?祈勿悬念。不驱倭寇于东海,誓不归来。
  儿阿通
  木兰看完信愣住了。儿子已经从军,她内心有种震动,但是何处从军,在何部队?为何不先告知父母?一丝担忧迫使地越发急于往上海一行,也许阿通正在上海某处作战,亦未可知。他们到了上海但是那些日子在上海,并不太平、轰炸机天天在头上飞。空中机关枪的扫射常常打在街上和屋顶上爆炸之声,昼夜可闻。最坏的是,逃难的男、女、孩子,由闸北涌来,在大街上踟蹰犹豫而无所归。
  前途如何,茫然不可知,她现在已经觉得自己是个无儿之母,也开始了解陈三的母亲等儿子回家的心情,望子归来似乎永远是母亲生活之中的一部分。
  现在她觉得自己的人生到了秋天,但她又能清清楚楚地感觉到生活的意义,也感觉到青春的力量正在阿通身上勃然兴起。
  荪亚发现她的面容已经改变,虽然有点儿伤感,有点儿衰老,但却显得慈爱多了,她已经不再对死亡恐惧,也不再担心自己的遭遇,不再担心自己的利害。
  不久,他们看到军队的卡车,上面载的是中国兵,高举着手向这些难民欢呼。如洪波巨浪起伏相续的欢呼声,向他们涌近,又由巨大的峭壁将声音传回。他们是开赴前线的部队。
  军队的卡车近了,士兵戴着钢盔在车上站得威风凛凛,向老百姓招手。士兵得到民众的欢迎,开始唱出军歌,那军歌的重复句子是:
  上战场
  为家为国去打仗
  山河不重光
  誓不回家乡
  木兰的眼泪开始往下掉,这时她四周每个人都参加了震耳欲聋的欢呼。歌声渐渐在远处变小,站在道旁的群众的欢呼声也渐渐淹没了那远处的歌声。很多人还在欢呼,有些人在流泪。
  木兰心中涌起一阵强烈的情绪,是一种快乐感,一种光荣感,她想那是必然无疑的,她的激动为从前所未有。这种激动,只有个人融进伟大的运动中,才会感觉得到,她感觉到自己的国家,以前从来没有感觉得这么清楚,这么真实;她感觉到一个民族,由于一个共同的爱国的热情而结合,由于逃离一个共同的敌人而跋涉万里;她更感觉到一个民族,其耐心,其力量,其深厚的耐心,其雄伟的力量,就如同万里长城一样,也像万里长城之经历千年万载而不朽。
  木兰所见的外在的光景改变了,她的内心也改变了,因为真正的中国老百姓是扎根在中国的土壤里,在他们深爱的中国土壤里。她也迈步加入了群众,站在群众里她的位子上。
  (节选自《京华烟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时间为顺序展开叙写,描述了一个小家庭在大背景之下的抉择与成长,展现了国难当头之际国人的团结与爱国精神。
  B.小说通过信件的巧妙安排,虚实结合,以实写虚,详略得当,和前文阿通想要去参军这一想法相呼应,使故事情节更完整。
  C.本文由点到面,由写木兰一家在抗日时期的状况到写所有的抗战军民的抗战热情,增强了小说的张力,使小说更具感染力。
  D.小说人物形象立体,木兰开始不同意儿子上前线,后来忍痛同意,经过了艰难的抉择,塑造了一位有着爱国情怀的母亲形象。
  2.衬托是创作中常见的手法,它既可用类似的事物正衬,也可用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反衬。请从文本中各找一例加以简析。
  3.请结合文本,筒析小说标题“抉择”的丰富意蕴。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在黄州
  林语堂
  苏东坡现在过的是神仙般生活。黄州也许是狭隘肮脏的小镇,但是无限的闲暇、美好的风景、诗人敏感的想象、对月夜的倾心、对美酒的迷恋——这些合而为一,便强而有力,是已使诗人的日子美满舒服了。
  苏东坡在农舍雪堂和城中临皋亭两处住,每天两处往返,要横过黄泥坂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