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项训练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7/15 15:31:4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1960字。

  古代诗歌阅读
  1.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七月十五夜著甚,看月达晓①
  [清]黄遵宪
  空庭树静悄无鸦,太白光芒北斗斜。破碎山河犹照影,广寒宫阙定谁家?
  光残银烛谈偷药,热逼金瓯②看剖瓜。满酌清尊聊一醉,漫愁秋尽落黄花③。
  [注]①此诗作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这一年慈禧太后先是利用义和团,随即大肆镇压,以讨好八国联军,帝国主义列强趁机实现瓜分中国的梦想。②金瓯:金瓯指金制的小盆。比喻疆土的完整、国家的巩固。③“黄花”暗用北齐后主穆皇后之典。《隋书•五行志》:“武平末,童谣曰:“‘黄花势欲落,清樽但满酌。’时穆后母子淫僻,干预朝政,时人悲之。穆后小字黄花,寻逢齐亡,‘欲落’之应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在七月十五看月到天明,既有“夜暑甚”的表层原因,也有深层原因。
  B.“太白”即金星,“北斗”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这一句呼应了标题。
  C.“破碎”句意谓现在月中还剩有一些破碎山河的影子。“广寒宫阙”指月宫,神话传说为嫦娥所居。
  D.“偷药”是指嫦娥偷吃不死之药的神话传说。“剖瓜”是说一家人围坐,边赏月,边分瓜食的团圆美满的场景。
  (2)“空庭树静悄无鸦,太白光芒北斗斜”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概括诗歌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做题。
  蝶恋花•密州上元①
  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①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九月,由杭州通判调知密州,十一月三日到任。次年上元日写下这首词。写完这首词后,他在《超然台记》中追述:“始至之日,岁比不登,连年蝗旱,民不聊生。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
  2.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项是(     )
  A.“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元宵夜月正圆,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
  B.“更无一点尘随马”,化用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句,进一步从动态写游人。“更无一点尘”尽显江南气候之清润。
  C.“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冷,却是写出了作者心中的希望,有一种“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
  D.“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形容密州的元宵节热闹非凡,尽管词人只看到了农家社稷的鼓箫乐奏,但却久久不愿离去。
  3.“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细读全诗,思考作者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5.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水调歌头
  杨炎正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