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过渡衔接指导
- 资源简介:
约6980字。
高考作文备考——过渡衔接指导
模块一:过渡衔接类型例举(具体)
平时,我们看到的木器是用楔子和胶水把各个“零件”搭配粘接起来的,严丝合缝,构成整体;我们使用的衣服是由多块布料缝制而成,不用针线,就做不成衣服,粗针疏线,衣物就不会结实,写文章也是如此,需要过渡衔接,议论文也不例外。写议论文时,有的文章却脉络不明,似断似连,甚至出现裂痕,缺乏过渡这个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桥梁纽带。不妨回顾一下,我们读过的许多文章,学过的不少课文,之所以如行云流水般通畅自然,没有人工斧凿的痕迹,是与恰当安排过渡分不开的。
一般说,文章在下面几种情况下需要过渡:
①议论文的“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之间及各角度之间。
②由叙转议,由议转叙;或由叙、议转抒情,均需以过渡来加强内在联系。
③叙、议、情融入联想与想象,借过渡拓展思维渠道。
④顺序与倒叙、插叙、补叙相转接之处及倒叙、插叙结束,重又转为顺序时,应当设计过渡。
需要说明的是,在许多时候并不使用常见的或明显的过渡手段。小标题、序码、空行等也起过渡作用;分段本身就意味着思路有所变化,也可以视为一种过渡。还有一种“语不接而意接”的暗中过渡,叙事虽有跳跃意念却相互联系。这种过渡无迹可求,从技巧上说应属于更高层次;如果思路一改就使用明显的过渡手段,那是比较幼稚的。文中照应往往与过渡合二为一,“承上启下”中的“承上”其实就是照应上文。造成文章内容脱节,没有层次感、整体感的原因,一方面是作者的思路欠清晰,另一方面是行文过程中不会过渡照应。这就要求我们在下笔之前或行文过程中要时时考虑文章的流畅性和整体性,在文意跳跃之处用恰当的语句(段)予以过渡。不要忘记前文设下的伏笔、所提出的问题,不要忘记标题和开头,时时记住文章的中心,间或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或一句话告诉读者我时时记着前文我写了什么,我时时记着我这篇文章的中心。只有这样,文章才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才不会偏离题意。
模块二:如何巧妙过渡(6种技巧)
那么议论文中的过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呢?
【语段衔接】
写议论文时,有的文章却脉络不明,似断似连,甚至出现裂痕,缺乏过渡这个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桥梁纽带。不论哪种文体,巧用过渡,都会使文章思路清晰,转换自然,语意分明,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常见类型】
一、材料与观点的过渡往往依据背景材料或生活实际,对人生、对社会的观察思考,在对材料分析概括的基础上,鲜明自然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表述方式:
1.这则材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2.读完这则材料,我们得到了这样的启示……
3.这则材料的寓意是……
4.由此,我明白了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