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7/11 14:47:0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3080字。

  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是成熟于十七世纪的江南私家园林和明清的皇家园林。前者清隽婉约,后者精巧富丽,虽气象大不一样,却都是想让园子的主人置身于道家“清静无为”自然境界中,因而格局上大都错落有致,没有规整对称的布局。
  黑格尔曾经说中国的园林艺术是一种绘画,虽然夸张了一点,却是真知灼见。山水画的画意在中国的造园家那里的确有着绝对的权威。把造园的艺术作为一个门类抬得最高的是李渔,他认为“变城市为山林,招飞来峰使居平地,自是神仙妙术,假手于人以示奇者也,不得以小技目之。”在他看来,“磊石成山,另是一种学问,别是一番智巧。李渔强调了造园是一种独特的技艺,画家不一定能用手摆出他自己的画意。但他断然没有怀疑过画家的眼睛,也没有再就造园艺术的特殊性讨论下去。不过,当这个问题传到欧洲人那里,意见就不是那么统一了。
  有关中国园林的知识在十八世纪中叶通过各种方式传到了欧洲。英国建筑师钱伯斯爵士在《中国建筑、家具、服装和器物的设计》一书中用了四分之一的篇幅介绍中国的园林。他反对古典的规则式造园,也反对当时英国颇为风行的布朗式的自然风致园。布朗的造园善于使用成片的树林和湖泊、水流,极度的追求纯净优雅的自然风韵。但钱伯斯却认为,规则式的造园太雕琢,过于不自然,其创作态度是荒唐的;而布朗的自然风致园则是在不加选择和品鉴的抄袭自然,既枯燥又粗俗。他认为,花园里的景色应该同一般的自然景色有所区别,如果以酷肖自然作为评判完美的一种尺度,那么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还不如真人蜡像。最好是明智的调和艺术与自然,取双方的长处,这才是比较完美的一种花园。而中国的花园在钱伯斯看来正是值得西方人去模仿的典范。
  钱伯斯的观点在英国引起了很大的争论,造园家们也形成了两派:其一是布朗派;其二是如画派。“布朗派”的人强调造园与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比如:风景画中的前景对画家来说必不可少,在大自然中却总是不尽人意,从高处俯瞰险峻的山峦往往是大自然中最理想的风景,但绘画难以表现,而且自然风景比绘画的视野更为开阔。“如画派”的理论主张自然的艺术理想化,事实上就是把大画家洛兰等人的风景画意作为园林的范本来主张。他们赞赏画家们的风景画构思,认为园艺家要努力将其画中的意象再现于庭园之中,尤其是为了形成对比,哪怕是粗野和丑陋无比之物,都不妨吸收到庭院风景中来。显然,“如画派”的自然是经过绘画处理过的自然。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应该模仿绘画成为“布朗派”和“如画派”争论的焦点。
  (节选自周博《追求“自然”与“画意”的中西园林》)
  材料二:
  北宋之前的园林是权贵阶层财富与势力的象征,规模宏大、富丽堂皇。而北宋的文人园林走出了另一派风格,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小园小山,便可达到老庄思想中天人合一、逍遥游于物外的境界,成就了中国独特的园林美学。比如司马光的独乐园,“园卑小,不可与他园班。”然而这样的小园,却颇为世人所欣慕,以此为题的诗文也风行于世。所谓构园必题名,司马光的园子名为“独乐”,体现了他的价值取向:“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框,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
  宋代文人对于中国园林的影响是深远的。“亭中待月迎凤,轩外花影移墙”,造园如作诗文。“远山无脚,远树无根,远舟无身”,这是画理,亦是造园之理。诗情画意的园林在宋代真正得到了发展。建筑学家曹汛在《中国造园芑术》一书中指出,中国历史上先后有三批人将诗情画意写入亭园:一批是山水田园派诗人、散文家,他们以诗文描绘自然之美,也以此主导园林建造;第二批是画士,他们崇尚具象之美,对园林进行精细的布局和摆设;最后一批人是职业造园匠师,在园林艺术形成后,将之作为一种专门的学问深耕细作。
  [摘编自闻白《宋代文人园林的神韵》,《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6月]
  材料三:
  明清时期,私家园林受到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多具诗情画意。在意境创作方面,更近含蓄,用截取大山一角的写意代替全景山水,便是见证,形成了南、北、岭南不同风格的园林派系。
  私家园林往往通过一湾溪水,曲折蜿蜒,穿小桥、度柳荫,是尽头却又了无尽头的手法,创造出自然生动活泼的美好意境。明清私家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设计,讲究表现自然。松柏高耸入云,柳枝婀娜垂岸,桃花数里盛开,乃至于树枝弯曲自如,花朵迎面扑香,其形与神,其意与境都表现自然,富有永久生命力。
  (摘编自杭东《明清园林的诗意之美》)
  1.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以李渔的相关言论,说明山水画的画意在中国造园艺术中的权威地位,同时也印证了黑格尔的有关说法。
  B.材料一列举“布朗派”与“如画派”的造园艺术理论,以说明英国造园家们对园林的审美追求的不同看法。
  C.材料三聚焦明清园林,这些私家园林重视意境,讲究表现自然,也透露出建造者寄情于景、纵情山水、长生不老的意愿。
  D两则材料从不同的历史阶段来谈中国园林文化和建设情况,材料二主要谈来代园林,而材料三则主要是明清园林。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钱伯斯认为中国花园值得西方人模仿,这说明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成就高于西方。
  B.“布朗派”认为,造园与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不应将自然风景搬进园林中。
  C.宋代园林是我国古代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整个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总结。
  D.园林建造和绘画、诗歌创作有相通之处。诗情画意的园林在宋代真正得到了发展。
  3.下列园林中,符合宋代文人园林神韵的一项是(    )(3分)
  A.承德避暑山庄,园内湖水层次分明,洲岛错落,碧波荡漾,荷花满池。
  B.沧浪亭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故而名之。
  C.东林寺园林依山而建,寺内植禅林,森树烟凝,石径苔生,清泉环阶。
  D.金陵寝园林有群山环绕,树木隐映,红墙绿瓦,宫殿巍峨,青冢白栏。
  4,引证法是一种常见的论证手法,材料二第一段中两处引用司马光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5.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材料二和三,分析林黛玉选择“潇湘馆”的原因。(6分)
  (1)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第17回关于‘潇湘馆’的描写)
  (2)宝玉便问她:“你住那一处好?”她正心里盘算这事,忽见宝玉问她,便笑道:“我心里想着潇湘馆好,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幽静。”宝玉听了拍手笑道:“正和我的主意一样,我也要叫你住这里呢。我就住怡红院,咱们两个又近,又都清幽。”(第23回关于“潇湘馆’的描写)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错死了的画家(节选)
  [意大利]迪诺•布扎蒂
  很久以来,四十六岁的著名画家鲁乔•普莱东扎尼隐居在维梅尔卡特乡下的别墅里。一天早晨他打开报纸,一见第三版右下方一个横贯四栏的标题,不禁惊采了:
  《意大利艺术界的损失——画家普莱东扎尼逝世》
  标题之下黑体字的按语:维梅尔卡特二月二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