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2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7/9 21:18:5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8630字。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
  四川省成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加拿大学者弗莱分析了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森林背景,认为莎士比亚喜剧中经常出现的森林世界、森林意象构成了喜剧和春天的象征意义,“‘绿色世界的戏剧,它的情节类似于生命和爱战胜荒原这种仪式主题’,‘绿色世界使喜刷洋温着夏天战胜冬天的象征意义。’”繁茂的森林世界充满着战胜蛮荒走向文明进步的力量,如果说森林繁荣茂盛代表着春天和夏天,代表着喜悦与胜利,那么树木的凋零则代表着秋天和冬天,象征着衰败与死亡,森林荣枯引起人们的心灵震动,凝聚着感伤与愉悦的感情模式,森林的悲欢也影响着人类情感的起伏。
  ②天下的山水都是相通的,森林悲欢的象征意义在中国文化中也具有同样的意味。我们注意到在中国文学中士大夫们的感物吟志、触时伤怀往往同树木的繁荣凋蔽相联系,草木荣枯每每引发古代诗人们的生命情怀:一方面是“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树木峥嵘的欢心,一方面是“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的草树凋零的感伤,柔条之喜与落叶之悲揭示了中国文人的情感模式,而这种情感模式正是森林带给人的心灵反应。
  ③伟大的诗人往往是表现民族原始意象最多的人。所以在这类诗中我们总能同诗人一起在森林情趣中亲临往古,获得身心的愉悦。无论陶诗写“翼翼归鸟,训林徘徊。岂思天路,欣及旧栖。虽无昔侣,众声每谐”的林间情趣,还是写“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的舒适畅快,或是“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春明景和,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林下风流的愉悦,也触动我们心中的原始意象,引起古今浑融、物我为一的原始力量。在陶渊明诗中,树是生命,树是人生,也是一种经历一种象征,所以他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生命与树木联系在一起。
  ④自陶渊明之后田园诗人们林下风流就成为一种抒情传统了,孟浩然谓“我爱陶家趣,林园无俗情”(《李氏园林卧疾》),这应该是道出田因诗派底蕴的话。林园确实是以陶渊明为代表的隐选诗人的精神所在,成为远离尘嚣、涤荡浊情的象征形式。王维以田因诗人著称于世,但他真正写田因的诗并不多,从这个意义上讲,与其说他是田园诗人,倒不如说他是林园诗人,他的很多诗就是以写林园之趣而流行于世的。像《鹿柴》《竹里馆》《酬张少府》等等,莫不如此。诗人醉心于宁静的森林意境里,心无挂碍,澡雪精神,获得了历经跋涉的旅行者重返家园的那种温馨感受,相伴夕阳明月,逍遥林中——“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酬张少府》),这种境界不仅是个别诗人的追求,而成为整个士人阶层所神往的精神憩园,森林于是成为逃避世俗、逍遥精神的诗意栖息地。
  ⑤孟浩然有诗谓“儒道虽异门,云林颇同调”,懦道两家思想虽然主张龃龉扞格,但钟情山水醉心云林却颇为一致。我们不必担心诗人们会真的逃于深山过着与世隔绝的原始生活,这种逃隐园林多半带有精神的象征意味,那是一种精神的回归。从陶渊明的“翼翼归鸟,载翔载飞。虽不怀游,见林情依”,到王维的“坐觉嚣尘远,思君共入林”,从王禹偁的“泣辞明主挂冠簪,便约幽云老旧林”,到陈与义的“林泉入梦吾当隐,花鸟催诗岁不留”,林泉之志成为隐居的代名词,林泉之志寄托着人类的思古幽情,也是诗意的精神栖息地。但是精神的回归之所以取境于森林意象,那是由于人类与大森林的原始联系,森林是人类生存的摇篮,也是积淀于文化世界里的原型,启示着人们对家园的回味。
  (摘编自傅道彬《晚唐钟声;中国文学的原型批评(修订本)》)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的士大夫们“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他们感物吟志、触时伤怀无不与树木的繁荣凋敝相联系。
  B.表现民族原始意象最多的伟大诗人们的作品往往能带领我们一起在森林情趣中亲临往古,获得身心的愉悦。
  C.与夕阳明月相伴,在宁静的森林心无挂碍,不只是林园诗人的追求,也几乎是整个士人阶层的精神向往。
  D.尽管儒道两家思想主张大不相同,但对山水云林的情怀却很一致,都具有精神象征意义,都是精神的回归。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引用对莎翁戏剧中森林背景的分析,证明森林悲欢对人类情感影响的一致性、相通性。
  B.文章例举陶渊明诗歌中多种山林意象,论述伟大诗人们能触动我们心中的原始意象,极其代表性。
  C.文章论述中国文化中森林悲欢象征意义时,有对田园诗人的整体概括,也有代表诗人的具体释例。
  D.文章以代表性诗人的典型诗句为论据,说明森林悲欢在中国文化中特有的象征意义,论证充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章即引用加拿大学者对莎翁戏剧的论述,是为了表现本文具有国际化视野,
  B.王维有很多以写林园之趣流行于世的诗,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他是林园诗人。
  C.林下风流成为田园诗人的抒情传统是因为林园是远离尘器、涤荡浊情的象征。
  D.森林与人类根本相连,供养人类生存和生长,故精神回归常取境于森林意象。
  四川省南充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姓,人所生也……从女从生”。中国姓氏的出现,是原始社会后期社会发展的产物,在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末期,华夏先民进入母系氏族社会,中国最古老的姓大都带有“女”字,如姬、姜、姒、妫、姞、妘等。到了父系氏族社会,氏就出现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