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内语段阅读练习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试卷 / 八年级上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6/5 6:40:14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270字。
课内精读
史岚  用户名abc12346
第一课: 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1.  显示人民军队排山倒海、无往不至的词语是:百万大军、一千余华里 
2.  表现人民军队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    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3.  新闻主要是“用事实说话”,选文中哪些词语体现了这一特点?
.百万、一千余华里、西起、东至。
  (二)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4.  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中路军和西路军的渡江情况。
5.  这段文字的写作顺序是:    时间顺序
6文中罗列了很多地名,其表达作用是:
     说明我军突破及调兵范围之广,表现了我军的战斗力
7.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是:
表现渡江速度之快,人数之多
(三)
8.文中的第①段是这篇消息的_导语_部分,括号内的字是新闻的电头,作用是_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_。时间精确到“时”暗示_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___________。
9.文中两次出现“至发电时止”,其作用是说明消息既快又准_
10.新闻一般以记叙为主,“用事实说话”,但可以穿插议论。本文从两方面议论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这两个方面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1)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__。
(2)___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__。
分析敌溃我胜的原因,突出文章的中心。
11.本文最后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__展示大军南下态势,暗示即将解放南京__。
1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用语上有什么特点?
承上启下的作用。用语上具有嘲讽意味,讽刺汤恩伯过高估计自己力量,过低估计我军的战斗力量。
13、文中分别介绍了哪几路军的渡江情况?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叙述?
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要先说;西路军与东路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最后说东路激战,文章显得有气势。
14.根据你所掌握的新闻知识,写一篇百字左右的校内新闻简讯。
能及时准确报道校内新发生的大事的核心内容即可得满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