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教案10
- 资源简介:
约5190字。
第一单元 1.1 氓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2、积累字词。
3、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字词,提高阅读文言文阅读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整合赋、比、兴相关知识,领会文中赋、比、兴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审美鉴赏与创造:掌握《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句、巧用叠音词等语言特点。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于真挚爰情的冋往,陶冶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爰情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诗意,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难点:了解赋比兴的手法体会其艺术效果。初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古往今来,爱情都是个不衰的话题,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爱情存在,而“痴情女负心郎”更是历代诗歌的重要题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千年前的一个“痴情女负心郎”的故事,感受《氓》中女主不幸的爱情遭遇。
二、写作背景
《氓》是春秋时期的一首民歌。春秋时期封建的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阶段,封建思想意识还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当时青年男女交往比较自由。郑、卫一带的风俗更是浪漫,桑间濮上、城隅河畔,青年男女幽期密约、投桃报李,并常以诗歌互表衷肠。
三、作者介绍
《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内文,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氓》就是其中的一篇。
四、题目解说
选自《诗经•卫风》,它是《诗经》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首弃妇诗。“氓”,民,这里指诗中的男主人公。
五、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二章):恋爱。
第二部分(第三、四、五章):婚变。
第三部分(第六章):决绝。
六、全文分析
1、学习恋爱部分:
(1)男女主人公在恋爱中有怎样的表现?
氓:求—怒—卜—娶
我:送—劝—盼—嫁
(2)从中可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
女主人公:温柔多情,善解人意,天真活泼真诚热烈
氓:急躁 任性(没有男子汉的胸怀,不大度)热情 向往
第二章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少女的心理及表现,可见其用情之深,思念之诚。恋爱中的姑娘是那样的天真活泼热烈。
“尔卜”句,神灵显示是一段天赐良缘。“以我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