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710字。
《垂钓》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相关知识;
2.品味作者沉静、绵密、富有哲理的语言,掌握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散文
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理解作品所阐述的哲学意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品味作者富有哲理的语言,掌握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
能力。
2.理解作品所阐述的哲学意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难点:分析鉴赏文章中的语句、思想,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阅读鉴赏,讨论法。
教具安排:《垂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新浪网的“读书频道”里,由巴丹主编的《阅读改变人生:中国当代文化名人读书启示录》里余秋雨先生这样说道:“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
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选自于余秋雨的散文集《霜冷长河》,叫《垂钓》。网上对这篇文章的评论很多,并有人说:“《霜冷长河》中最代表余秋雨思维方式的文章应该是《垂钓》。”那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它能否“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我们,能否把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我们,能否把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我们。并尝试着去理解他们所说的“余秋雨思维方式”是一种怎样的思维方式?课文写的是一个什么故事?你更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并能说说自己心中的理由。
(板书课题)
二、提供有关作者作品的资料:
1.作者简介:
余秋雨,1946年出生,浙江余姚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历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部,如《戏剧理论史稿》、《戏剧审美心理学》等,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其散文集有《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行者无疆》、《霜冷长河》、《千年一叹》等。
2004年8月出版的《借我一生》是余秋雨对中国文化界的“告别之作”,首印高达40万册。这部作品涉及他和他的家族诸多不为人知的经历,还描绘了记忆中文革时“大揭发”、“大批判”的整人模式……从前辈到自己,作者以平实、真实的记忆组成一部文学作品。
“我历来不赞成处于创造过程中的艺术家太激动,但写这本书,常常泪流不止。” ——余秋雨语
2.作品简介:
《霜冷长河》是余秋雨在文学创作上的一次转变,从《文化苦旅》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