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卷(四)
- 资源简介:
约6590字。
2022届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四)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5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6分)
(一)默写(12分)
1.悠哉悠哉, 。 (《诗经??周南》《关雎》)
2. ,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
3.无丝竹之乱耳, 。 (刘禹锡《陋室铭》)
4. 当我们身处看到老人和小孩都非常愉快的场景中,可以引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语句:“ ”。
(二)阅读下面古文,完成第5-7题(8分)
送东阳马生序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5. “序”是一种文体,分书序和赠序。本文属于赠序,就是作者 (人名)写给同乡后学马生的 。(2分)
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与用法。(3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7. “余之勤且艰若此”中“此”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3分)(用现代汉语概括)
(三)阅读下列诗文,完成第8—11题(16分)
【甲】过零丁洋
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指南录后序【注】(节选)
宋 文天祥
①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发北关外,历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脱京口,趋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②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
【注】选自《文山先生全集》卷十三。《指南录》,文天祥诗集。宋恭帝德佑二年,元军进逼南宋首都临安,文天祥赴元营谈判,被扣押,后乘隙逃脱。他把出使被扣和逃归途中所写的诗结集,取诗中《渡扬子江》“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句意,命名为“指南录”。作者写这篇序之前,已经为诗集写了《自序》,故本篇称为“后序”。这篇《后序》追叙了作者抗辞犯敌,辗转逃往,九死一生的历险经历,凸显了作者历经磨难而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
8.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道中手自抄录 道:( )
(2)所求乎为臣 求:( )
9.对【乙】文中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我能死里逃生算是幸运了,可幸运地活下来要干什么呢?
B.我的生活算是很幸福的了,可幸运地活下来要干什么呢?
C.我能死里逃生算是幸运了,可是为什么要有这么幸运呢?
D.我的生活算是很幸福的了,可是为什么要有这么幸运呢?
10.【甲】诗中能与【乙】文第①段内容相对应的诗句是“ , 。”(2分)
11.【甲】诗中的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诗人
的人生观。从【乙】文看,“义”的含义在于:(1) ;(2)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6分)
二、现代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6分)
①匠心,原指能工巧匠的心思,比如木匠祖师爷鲁班,看到草的叶片上有一排刺,受到启发,回去潜心钻研,反复试验,发明了锯子,至今人们还在使用。做一件事,不粗糙,不随意,不笨拙,而是精致,认真,巧妙,做得出众,让人感觉不一般,这可谓匠心。如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