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命题作文高分技巧指导
- 资源简介:
约17400字。
命题作文高分技巧指导
※ 经典范文
2021年末,“七一”勋章获得者,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给年轻人的一封信中写到:孩子们,你们需要有一个人生大目标,去帮助你走过那些痛苦的、坚持不下去的时刻。但大目标就像一座高山,需要长久地攀登。你还需要找到一条上山的“路”,在每天的日常里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一步步扎实地往上爬。爬着爬着,或许就走过了那一段黑暗的路,拨云见日。不要惧怕,人生的“寒冬”里带着必然的希望。
请以“寒冬里的希望”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请认真书写。
【写作指导】
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
一、审题。以“寒冬里的希望”为题写作,题目中的“寒冬”可以是真实的季节寒冷的冬天,也可以是比喻义,指自己经受“挫折、失败、痛苦”的日子。“希望”考查的是考生的一种美好的愿望,这个期盼可以是对某个人、某个事物、某件事情的期盼,比如:对栽种的花开的期盼,对获得一份心爱的礼物的期盼,对外出打工的父母回家的期盼等等,可以是对生活中的各种美好的事情和事物的期盼。
二、立意。“寒冬里的希望”体现了在期盼过程中的种种艰辛、种种困难和在漫长的过程中所带给考试的心理感悟。该命题考查的重点是“寒冬”,突出考查考生在艰难的环境中,对整个期盼的过程的心理描写和对内心情感的表达。可以写亲情、友情、师生情,甚至是陌生人的关心与帮助等,从中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
三、构思。文体适合写成记叙文。可以写老师的谆谆教导、朋友真诚的帮助和鼓励、父母无微不致的关爱感动了“我”,给了“我”希望;也可以写“我”所见到的人与人之间互相宽容、互相理解、互相关爱的美好的社会现象感动了“我”,让“我”心怀希望。“希望”肯定会引出相应的心理变化,所以文章中一定要有大段的心理刻画,当然其他的细节描写方式也可以酌情使用。可以在文前加一段优美的文字作为题记;也可以在文章中加入几个相得益彰的小题目;也可以把一般人使用的第三人称写法改为第一人称,等等。
【范文】
寒冬里的希望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冬季的来临,人们都换上了厚重的棉衣,隔离了寒冷的风霜。冬季的来临,也让万物进入了“死寂”期,留给人们的是满眼的疲惫……
那年冬天,我种的君子兰早在两个月前就病态恹恹。冬天一到,它就全没了绿色,成了一堆枯叶。为了使自己稍稍安心一些,我既没有把它立即丢掉,也没有把它从花盆里马上移走,是什么样就什么样,没再去管它。
就这样,那一年的冬天我就在惋惜中度过,每一次摸到那冰冷的花盆,心头就涌出阵阵悲哀和无奈。现在想起,仍能感觉那冬的漫长。
第二年开春后,我痛下决心要将那枯叶除掉,腾出花盆种吊兰。我刚用铲子插入干厚的泥土,扒了两下,就听到一阵清脆的破裂声,随之我看到瓷花盆的碎片散了一地。我仔细一看,被泥土层层包裹着的,浓密得如太白胡须般的是那去年冬天看似已枯死的君子兰的根。现在,它已经充满了整个花盆,宛如一只只龙爪紧紧地贴在瓷花盆里,难怪花盆都被它撑裂了。
我赶紧将乱麻般的根须稍作修剪,分三个盆重新种下。结果一个月后,每个花盆都发出了君子兰可爱的小芽。对于这一幕,我不得不惊叹。在整个冬季的酝酿中,它竟然可以再次生长,而且枝繁叶茂。我简直被这种冬季中的奇迹折服了。这种折服是全身心的,从眼中到心里,我不得不由衷感叹它顽强的生命力。
植物在冬季,可以依靠对春的向往而在冬季的“死寂”后重生。那人呢?在冬季时,也一样可以向往春天,可以获得更大的新生与希望。生命的神奇叫我们不得不敬畏,那我们就更应该拿出勇气和行动,要像那茎叶枯萎的君子兰,在春光照耀大地时,你就会有西伯利亚蝴蝶般的美丽,然后破冰而出,找到更加鲜艳明亮的你。
只要心中充满希望,你就可以穿越冬季,穿越严寒,就可以享受春日阳光的温暖!
※ 中考预测
1.我们期待的美好是让生命自然绽放,如池塘里的荷花,如野地里的百合,如图书馆里的阅读,教室里的讨论,如桌前的一杯清茶,离别时的凝望……这种绽放,只是出于内心的需求,是自然的表现,不声张、不夸饰、不炫耀。(50分)
请以“花开无声”为题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