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天津卷语文模拟卷汇编——古诗歌阅读(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24280字。
2022年天津卷语文模拟卷汇编——古诗歌阅读
一、【2022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三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8分)
次韵子瞻题郭熙画秋山①
黄庭坚
黄州逐客未赐环,江南江北饱看山。
玉堂卧对郭熙画,发兴已在青林间。
郭熙官画但荒远,短纸曲折开秋晚。
江村烟外雨脚明,归雁行边余叠巘。
坐思黄柑洞庭霜,恨身不如雁随阳。
熙今头白有眼力,尚能弄笔映窗光。
画取江南好风日,慰此将老镜中发。
但熙肯画宽作程,十日五日一水石。
注:①元祐二年(1087年),苏轼任翰林学士,见郭熙《秋山》图,因作七古《郭熙画平远山水》,诗人依苏轼原韵和作一诗。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题画为线索,融画意、友情、感慨于一体,于意象中见奇崛之气。
B.前四句从苏轼贬谪黄州起笔,转入被召回于玉堂观画,引发诗人为国效命之志。
C.诗人因想到洞庭湖边霜降,柑橘渐黄,怅恨自己不能像逐暖的鸿雁,飞到南方。
D.诗中首叙苏轼观画,末写自己求画,中间正写郭画以联结两端。通过精心的结构表现了苏黄之谊。
(2)“江村烟外雨脚明,归雁行边余叠巘”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3)清代文学家、思想家方东树评“画取江南好风日,慰此将老镜中发”两句“点出宗旨”,请概括其中蕴含的情感。(3分)
二、【2022届天津市第一百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8分)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②意,粗识轩辕奏乐声③。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本诗是苏轼被贬儋州,后遇赦自海南岛返回途中所作。②鲁叟:指孔子。乘桴:乘木筏子。《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③轩辕,即黄帝。《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这是与天地造化合一的音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一是表明“欲三更”,黑夜已过去了一大半;二写出虽然天空是晴朗的,但夜路难行。
B.诗的前四句,表面是写景,实则写意,不露痕迹,且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C.“九死南荒”而“吾不恨”,是由于“兹游奇绝冠平生”,看到了海内看不到的“奇绝”景色。
D.本诗的抒情很有特色,既有借景抒情,又有直抒胸臆,二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2)本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2分)
(3)纪昀评这首诗的前四句“前半纯是比体,如此措辞,自是无痕”,请结合颔联诗句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