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各地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项选编:现代文阅读题(二)
- 资源简介:
约209470字。
2022年山东省各地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项选编:现代文阅读题(二)
(2022??山东淄博??一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写给嫦娥的一封信
堵力
嫦娥:
①你好!
②你来自上古神话,后羿之妻,美貌非凡却独居广寒。一代代文人骚客吟哦歌颂慕你芳姿,视你为知音。中国的工程师一样对你有一片深情,不同的是,他们有一种专想攻克难题的习惯,要找出一条道路、一套方法,帮你回到地球,并制定了“绕落回”这三步走的方案。
③于是,2007年嫦娥一号这个小小的物理嫦娥飞过来找你,围着你打转转,迈出了中国深空探测的第一步;3年后嫦娥二号又来了,不过它完成环绕探测后扭头就走,奔向更远的太空;又是3年,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落月,神话的你和物理的你终于相拥,实现了我国航天器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还释放了机械玉兔;后来,嫦娥五号T1作为嫦娥五号的“探路先锋”,完成了地球轨道以外航天器再入大气层的返回验证任务;我们还想看看你的后花园,2019年年初,嫦娥四号探测器在中继星“鹊桥”的帮助下成功踏足月球背面,对这块“处女地”展开了人类的第一次探索和挖掘。
④嫦娥四号原来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闲着也是闲着,干脆将其派往月背。可是问题来了,你后花园在月球另一面,天生接不到地球信号,“嫦四”怎么工作?于是,一个天才的想象路径诞生了,中国在月地轨道的拉格朗日点上放飞了一个中继星,就像鹊桥一样,让信号搭着它传到月背。这是七仙女和牛郎他俩的约会方式给了中国工程师灵感。
⑤世界真的很奇妙,中国工程师让一个“备胎”焕发了光彩,创造了多个世界纪录,“首次登上月球背面、首次展开背面中继通信、首次在月面开展生物科普展示”等,为我国乃至人类探索月球立下大功!
⑥2020年,在新冠病毒的恐吓中拉开帷幕,人们困守家中,而嫦娥五号见你的日子却在不断逼近。同时,闲言碎语来了。主要两种说法:一种说,登月有什么了不起?载人登月人家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都玩过了,花那么多钱玩人家玩剩的干什么?另一种说,美国人都质疑当年阿波罗号登月是假的了,在月球表面旗的状态不对,应该是摄影棚里拍的。他们都不行,我们为什么要做呢?真真假假又如何?
⑦中国探月工程师按照当年设计的思维导图,一步步脚踏实地,熬夜拼搏,以严谨高效的执行力在无限靠近你。在中国人的概念里,无论走多远都要归故里。
⑧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探月返回器怀揣着1.7公斤月壤标本,以第二宇宙速度飞回地球母亲怀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的预定地区降落,这意味着,首次地外天体采用返回任务圆满完成。因为对目标的坚定不移,嫦娥回归的路被探查清楚,中国的探月工程师解开了这道难题,嫦娥终要归!
⑨今天的嫦娥五号探测器则在世人面前展示了我们的力量——是迄今为止我国研制的最为复杂的航天器系统,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组成,共有15个分系统,承担着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的重大任务,采集1731克的月球样本,奔走了40万公里返回地球。
……
⑩嫦娥五号带给你的信可展读?但我知道,它已经用行动告诉你,中国的探月团队、中国的科学家、华夏子孙值得信赖:任凭风吹浪打,我们都会稳步达到自己的目标。
??嫦娥,你回家的路越来越近了。
一个你的恋慕者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0年12月22日,有删改)
1.根据选文内容,简要说明嫦娥系列“绕落回”三步走完成的情况。
2.结合选文末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
3.选文为什么写“备胎”焕发了光彩和两种闲言碎语?
4.阅读全文内容,请分析这封信构思表达的巧妙之处。
(2022??山东淄博??一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第一幅画
张晓风
①上中学时,我住在台湾南部一座阳光过盛的小城。整个城布满流动的色彩。春天,稻田一直蔓延到马路边,那浓绿,绿得让人凝滞。稻子一旦熟了就更过分,晒稻子可以纷纷晒上柏油路来,骑车经过,仿佛碾过黄金大道。轮到晒辣椒的日子,大路又成了名副其实的“红场”。至于凤凰树,那就更别提了,烈焰腾腾,延烧十里,和这座城里艳红的凤凰花相比,其他城市的“凤凰”只能算是病恹恹的“野鸡”。
②太绚丽了,少年时的我对色彩竟有点麻木起来。
③而且,那城充满气味,一块块的甘蔗田是多么甜蜜的城堡啊!大桥下的沙地仿佛专为长西瓜而存在。果实累累的芒果树则在每户人家的前庭后院里负责试探好孩子和坏孩子。野姜花何必付钱去买呢?那种遍地生长的植物,随便哪个沟圳旁边不长它一大排?
④然而,我是一个有几分忧郁的小孩。两张双层床,我们四个姐妹挤在十六七平方米大小的屋子里。在拥挤的九口之家里,你还能要求什么?院子倒是大的,高大的橄榄树落下细白的花,像碎雪。橄榄熟时,同学们都可以讨点“酸头”去尝,但我恨那酸,觉得连牙齿都可以酸成齑粉。
⑤渐渐地,我找到一点生活的门道。首先我为自己的上铺空间取了个名字,叫“桃源居”,这事当然不可以给几个妹妹知道,否则,她们会大惊小怪,捧着肚子笑得东倒西歪。但只要不说,也就万事太平。反正,这是我的辖区,我要叫它“桃源居”,别人又奈我何?
(选自《读者》2021年第9期,有删改)
5.阅读全文,依据提示补全下表内容。
事件/环境 “我”的心理
上中学时,“我”住在充满色彩的小城 麻木
① 怕妹妹们知道的同时又很坚定
知道挂在“我”墙上的“名画”作者是印象派画家 ②
“我”决定春天要去博物馆看莫奈 ③
6.结合语境,根据括号中的提示,赏析下面语句。
(1)大桥下的沙地仿佛专为长西瓜而存在。果实累累的芒果树则在每户人家的前庭后院里负责试探好孩子和坏孩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我去配了一个画框,把画挂在我那“疆城”只及一块榻榻米的“桃源居”里,心里充满慎重敬谨的感觉,仿佛一下子,我就和这个文明世界挂起钩来。(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7.文章第⑧段结尾一句中的“艺苑”指什么?请概述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