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约12240字。
2022年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33分)
一、(12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隆冬的圆明园,我悠闲(徜徉/踟蹰)于没有一片绿、一朵红的荷池石岸。无意之间,被蓦然(浮现/展现)在眼前的一种景色震撼了:在一池映满断井颓垣的倒影中间,残荷遍布—— ,有的已经弯折倒伏。
,露出了条条筋脉;有的则萎缩蜷曲,卷作一团。那些曾是苍翠欲滴的莲篷, ,却依然在空中高擎; ,成堆地浸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恍惚之间,我觉得这满池的莲荷没有亡、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枯梗残叶,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升华/升腾)。你从中可以发现一种美,不是红红绿绿的那种俗美,(就是/而是)蕴藏于满目疮痍之中的充满自信和孤高的凄美。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隆冬 蓦然 断井颓垣(huán) B.震撼 倒伏(dào) 苍翠欲滴
C.蜷曲(quán) 莲篷 满目疮痍 D.高擎 蕴藏(yùn) 凄风苦雨
2.依次选用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踟蹰 浮现 升腾 就是 B.徜徉 展现 升华 而是
C.徜徉 浮现 升华 就是 D.踟蹰 展现 升腾 而是
3.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四句话,最恰当的一项排序是
①有的已经变成黑色 ②有的被风雨摧折断落
③有的荷梗还硬挺地直立着 ④有的叶子早被寒风撕破
A.①④③② B.③④①② C.②③①④ D.④③①②
4.圆明园中原有四十景,乾隆皇帝曾为其中一景“上下天光”题写如下对联,填入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云水澄鲜,一帧波光开罨画;烟岚杳霭, 浸分奁。
A.两目远眺 B.三山丘壑 C.四周山色 D.五谷丰登
5.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且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市中小学生、少年儿童、教职员工及广大志愿者,积极响应并认真参与“拒绝垃圾零食进入校园行动”。
B.初中学生如果想从根本上提升语文素养,就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尤其是要经常阅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C.三星堆遗址大量青铜器历经展览、清理、修复、发掘等,目前已出土重要文物500余件,丰富了人们对古蜀祭祀文化的认识。
D.通过持续多年的保护,使潍河湿地的生态环境获得了非常有效的改善,如今经常会看到许多美丽的水鸟在这里栖息。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九日”指阴历的九月九日重阳节,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节日相同,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酒的风俗。
B.夏完淳《别云间》中的“灵旗”与陈毅《梅岭三章》中的“旌旗”,在诗中都是指战旗,两种旗帜在作战时的指挥功能基本相同,只是外形有所区别。
C.白居易的《新乐府》,与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中“乐府”的含义不同,通过其中的《卖炭翁》可知,其旨是以讽喻手段揭露社会黑暗,尽自己劝谏的职责。
D.鲁迅《社戏》中的“社”是绍兴的种居住区域,而陆游《游山西村》“萧鼓追随春社近”中的“社”,是指古代立春后人们拜祭土地神祈求丰收的社日。
二、(14分)
7.根据提示填写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8分。任选四题作答,如全答则按前四题计分)
(1) ,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其一》)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 (欧阳修《醉翁亭记》)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苏轼《定风波》)
余立侍左右,援引质理, 。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人间遍种自由花。 (陈毅《梅岭三章》)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 (《鱼我所欲也》)
(4)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两句,气势磅礴地勾画出酷寒天气中的沙漠天地,同时渲染出浓重的离别气氛。
(5)许浑在《咸阳城东楼》中,借秦汉两代皇家宫苑的荒废,抒发对历史沧桑无限感慨的诗句是:“
, ”。
8.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红岩》塑造了一组革命英雄群体形象,江姐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主要人物,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B.《培根随笔》中,从“论真理”“论死亡”等文中感受到深刻哲思,从“论爱情”“论友情”中感受到生活情趣,从“论逆境”“论幸运”中感受到自强不息的精神。
C.《傅雷家书》虽然都是书信,但我们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