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5690字。
2022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这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所谓文化,通常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它的价值系统。而文化自信则是指一个民族基于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积极肯定、自觉珍惜而形成的一种对其坚守、传承和发扬光大的文化心理和行为取向。文化自信就其内涵而言,包含两重含义:一是作为一种文化类型自身所具有的文化特质,二是作为这种文化类型的文化主体的文化性格。这就是说,文化自信是一种文化类型的精神特质和文化主体的担当性格的有机统一。
那么,继承与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能不能重建我们的文化自信呢?这涉及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它自身的文化特质问题。事实上,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显著的特质就是“自信”,它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信精神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它最初萌生时的神话传说中,就是以自信、自强为精神特质的。人们所熟悉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等,不就充满了一种发奋而自信的精神吗?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孟子、荀子就把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精神理性化、理论化了。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荀子则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这些不正充满了一种一往无前的担当而自信的精神吗?宋儒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清时期王夫之的“六经责我开生面”,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及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思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无不是充满了一种无畏而自信的精神。
如果说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我们的着眼点要放在坚定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上,那么它的落脚点和目标指向就应该放在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上。人是文化的主体,又是文化的创造者。离开了作为主体的人,就无所谓文化,而任何优秀的文化也只能是海市蜃楼。因此,培养和造就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才是我们要着实下功夫的关键所在。
(摘编自唐凯麟《如何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
材料二:
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一定是需要思想而且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中国人民有足够的底气、资格、理由坚定文化自信,不负这个时代。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
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之“根”。中国有句古语叫“落其实思其树,饮其流怀其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是凭空产生的,她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构成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延续和发展的精神支柱、精神标识。以儒学为主体、儒佛道共构、法家墨家兵家等百家争鸣,诗词歌赋书画小说等百花齐放,共同铸就了人类文化史上一座璀璨夺目的丰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含有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可以为后人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无疑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中华文化不仅博大精深,而且是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在历史上,历代都有杰出的思想家从不同方面对中华文化积累作出自己的贡献。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发展从未中断,全赖这种源源不断的文化创造力。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美丽和时代风采。这为文化自信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指明了根本途径和方法。
(摘编自邵长军《坚定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材料三:
当冬奥盛会遇见中国文化,从开幕式上惊艳全场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黄河之水天上来”等中华文化展示,到颁奖典礼上穿戴“瑞雪祥云”“鸿远山水”“唐花飞雪”服饰的礼仪人员;从造型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美轮美奂的“雪如意”“冰玉环”等场馆,到灵感来自古代同心圆玉璧的奖牌……一系列中国元素讲述着匠心独运的“东方故事”,呈现着中国文化和冰雪文化、奥运文化的完美融合。
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文化盛宴,讲述着中国故事,彰显着中国风采,传递出中国自信。北京在为世界呈现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夏季奥运会之后,又为世人呈上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季奥运会。100多年前的1908年,当欧洲举办奥运会的消息传到中国,人们发出痛心疾首的“奥运三问”:中国何时才能派一位胜利的选手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派一支胜利的队伍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会?从“奥运三问”到“双奥之城”,本身就是百年沧桑巨变的缩影,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注脚。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向世界展现了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国家形象。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2月17日05版)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神话传说到孔子、孟子、荀子,再到明清儒学,我国传统文化自信精神不断丰富和完善。
B. 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的关键,是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
C. 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全赖历代杰出的人物从不同方面对中华文化积累作出的贡献。
D. 三则材料都以“文化自信”为话题,前两则便重传统文化的继承,第三则侧重文化展示。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民族文化是种具有高度自信精神的文化,是因为我们民族文化的特质就是“自信”。
B.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意在说明只有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底气不负这个时代。
C. 材料一从文化特质和文化主体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文化和文化自信的有机统一关系。
D. 北京从“奥运三问”到“双奥之城”,标志着中国经百年巨变已成为世界强国之一。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化自信表现的一项是( )
A. 2022年北京冬奥盛会开幕式上惊艳全场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黄河之水天上来”等中国文化的展示,获得国内外一致好评。
B. 《经典咏流传》《典籍里的中国》等文化类节目的热播,既迎合了大众的精神追求,又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C. 近年一些地方热衷复建古城风貌,也有人提议在原址重建圆明园,再现这一“万园之园”杰出精美的建筑景群,重现昔日盛世繁华与荣光。
D. 在大街小巷,公园景区,总能看到束发盘髻,衣袂飘飘的汉服爱好者。天猫服饰等机构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汉服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
4. 请简要概括材料一与材料二在论证方面的相同点。
5. 在当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如何提升文化自信?请结合材料,提出你的建议。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C.“全赖历代杰出的人物从不同方面对中华文化积累作出的贡献”错误,材料二第四段“在历史上,历代都有杰出的思想家从不同方面对中华文化积累作出自己的贡献。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发展从未中断,全赖这种源源不断的文化创造力”中可见,依靠的是“源源不断的文化创造力”而非仅仅是“杰出人物”的贡献。
故选C。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上钩
〔美〕G.亚历山大
詹卡西先生一边吃着早餐,一边看着当天的晨报。
“亲爱的,有什么惊人的报道吗?”詹卡西太太正忙着往面包上涂果酱。她总是嫌女仆露茜涂得不好,而自己动手会使丈夫感受到双重的爱。
“拉斯维加斯又发生一起惊人抢劫案,失主被劫十七万美元。歹徒如何得手,原因尚不明……”
“先生,太太,有个陌生客人要见你们。”露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