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阅读:重要语句和语段的含义和作用
- 资源简介:
约14480字。
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 说明文阅读 重要语句和语段的含义和作用
1. (2021•上海普陀区•期末)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犯错”的天文学
①在人们的印象中,科学向来都是和正确划等号的,科学家的结论向来都是可信度极高的。其实,作为科技“无人区”的拓荒者,面对茫茫的未知世界和各种高度复杂的软硬件工具,科学家反而是一群特别容易“犯错”的人。
②近代天文学历史上,关于“祝融星”的风波可能是最为知名的事件之一。1859 年,当时的法国巴黎天文台台长勒维耶,试图解决一个大难题——水星轨道的近日点偏差问题。他经过大量计算,提出了新行星假设。认为在水星轨道之内还存在一颗未知行星或一群小行星,扰动了水星的轨道,造成了偏差。很快就有一名天文爱好者来信说,自己在几个月前曾发现一个黑点从日面穿过。勒维耶查阅了他的设备和笔记后,于 1860 年宣布了这一发现,并将这颗“行星”命名为“祝融星”。
③到了 19 世纪 70 年代,天文爱好者发现“祝融星”的报告不断涌现,甚至在 1878 年两位颇有名望的天文学家分别宣告发现了“祝融星”,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但随后的研究证实,1878 年看到的“祝融星”其实都是亮恒星,并非新行星。1915 年,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对水星近日点偏差给出了完全符合观测的解释,这颗并不存在的“祝融星”才彻底成为了历史。
④不独如此,越是使用复杂工具实现重大的发现,面对的质疑就越多。但正是这些质疑,让研究结果越来越趋向“正确答案”。
⑤ 2003 年,美国探测宇宙微波辐射的研究小组公布了使用最新仪器测量结果:暗能量占 73%、暗物质占 23%、普通物质占 4%。一时间,不仅媒体争相报道,学界也在为进入“精确宇宙学”时代而欢欣鼓舞,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惕碚等人分析了数据后,发现其中存在仪器系统误差。虽然遭到了研究小组的反驳,李惕碚仍然带领团队耐心地演算,找到了误差来源并做了细致的定量分析。2013 年 3 月,欧洲航天局使用更先进仪器测量公布了测量结果:暗能量占 68.3%、暗物质占 26.8%、普通物质占 4.9%,和李惕碚团队 2009 年得到的结果几乎完全相同。
⑥无质疑,不科学,“可证伪性”正是科学最鲜明的特征。那些被证伪了的理论和发现,就像绿叶一样,化作了春泥养育科学之花,并帮助人类在探索之路上走得更加坚实。
(1) 根据上下文,第①段中“拓荒者”意思是 。
(2) 第②段中划线句不能缩为“他提出了新行星的假设”理由是 。
(3) 从全文主要内容看,第⑤段的作用是:① ;② 。
(4) 有人认为选文标题不合适,以下更换标题理由最恰当的是
A.选文标题只写天文学犯错,事实上所有人都有可能犯错。
B.选文标题没有概括质疑能带来科学研究成功希望的内容。
C.选文标题脱离科学家这一说明对象。
D.选文标题与所举的例子内容不符合。
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关于蜜蜂的故事,我希望能够了解更多。有人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它被扔到哪里,它总能飞回到原处。我想亲自试验一下,看看是不是真的如此。
②我的屋檐下有一个蜂窝。这一天,我从这个蜂窝中捉了几十只蜜蜂,并把它们放到纸袋里。我安排我的小女儿爱格兰在屋檐下等候,然后我带着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