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7400字。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通篇看起来都在讲修齐治平的义理,但并不会让人觉得艰深晦涩。相反,它能让人常读常新,随时翻开的时候也总会发现一些细节的微妙之处,究其原因,在于其文本的一种文学性特质。文学性与情绪情感、表达手法、场景氛围、气韵节奏紧密相关。因为这种文学性,杨绛先生曾经在《我是怎样读<论语〉的?》一文中说:“‘四书’中我最喜欢《论语》,因为最有趣。读《论语》,读的是一句一句话,看见的却是一个一个人。”
总体而言,儒家以人伦教化为己任,圣贤是全民之师,绝不把自己与众生隔绝。但从文辞的表达特征来讲,同为儒家经典,《论语》与《中庸》和《大学》相比,传递出的是更加平实温暖的生活气息。如开篇《学而》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交友、日常交往,讲的都是来自百姓日用的生活场景和生活体验,是起居行事,待人接物,同时又是安身立命,政通人和,读来亲和惬意,循循善诱,明白通畅,从容不迫,令人顿生如沐春风之感。
虽说如此,《论语》在遣词用句上却从不粗陋,通篇可见精巧的句子结构,精辟而富有哲理的对句,排句。如《雍也》篇中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述而》篇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泰伯》篇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也与孔子“不学诗,无以言”的诗教观高度统一,极具韵律和美感。
文学的核心是人。作为言行录,《论语》中对于孔子在不同情境中的神态和表情的描写虽然简约,却十分生动可感。
《阳货》篇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子游的一段对话: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这一段文字很有戏剧性,孔子从轻松诙谐到深沉肃穆,前后的转变,氛围感很强,反映出孔子的真实亲切,也体现了他对于“治国安邦”之事的在意和敬畏。
以上内容不是围绕“义理”而展开的,而是在具体的事件中呈现孔子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倾向,因此会给读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事实上,后世对孔子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境界的认知,也正是来源于《论语》中许多段落呈现出的“氛围感”和戏剧感。
《论语》的文学性,还体现在大量比喻手法的运用,其中有明喻、暗喻,借喻,反喻,引喻、对喻等。这些修辞的运用,对于论理和记叙为主的《论语》文本增色不少,大大提高了表达的形象性、趣味性,也引发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为政》篇中关于诚信也有精彩的比喻。“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此章把“信”喻为大车(牛车)和小车(马车)连接横木的輗和軏,别有深意,一方面强调这种连接工具的重要价值,没有它们,人就没有办法利用牛马的力量拉动车子前行,表现了人没有诚信就无法得到他人的信任和相助,寸步难行。另一方面,輗和軏在车子的部件中都属于非常容易磨损的部分,而一个人诚信的口碑亦是日积月累方能建立起来,但是一朝不慎便会毁于一旦,重新建立难于上青天。
总体而言,《论语》的文学性特征,是儒家文化心理结构的外化,对两千年来中国人的国民性格具有塑造之功,也对后世文人墨客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影响。每一位认真阅读《论语》的读者,在掩卷之时,脑海中总会呈现出一个个具体的人物形象,也常能体会到一种难以言传的氛围感。这些情形,恰恰是因为《论语》真正体现了以“文”化人的力量。
(摘编自车凤《〈论语>中的以“文”化人》,《光明日报》2022年3月7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看起来主要讲修齐治平的义理,但因为具有文学性,而让人感觉常读常新。
B.《论语》讲的内容都来自百姓的日常生活场景,传递出的是平实温暖的生活气息。
C.《论语》中有些句式整饬,富有气韵节奏,符合孔子“不学诗,无以言”的诗教观。
D.在“子之武城”章中,孔子由轻松诙谐转变为深沉肃穆,表现出真实亲切的形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引用杨绛的话,以论证文本的文学性特点给《论语》带来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B.文章主要从呈现方式角度论述了《论语》的特点,同时兼顾了其人伦教化的宗旨。
C.文章多次举《论语》原文为例,并作出适当解说,使论证有理有据,具有说服力。
D.文章赞同《论语》以文学的手段来塑造国民性格,反对通过单纯说理来教化人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目的是展现他们在不同情境中的情绪情感。
B.孔子的言论有时会遭到学生的质疑,师生之间的这些论辩中蕴含着儒家的观念。
C.孔子将“信”比作輗和軏,譬喻说理,反映出孔子丰富的驾车经验和深邃的智慧。
D.《论语》的以“文”化人就是指通过文字记载儒家圣贤的言论来实现教化的目的。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量,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具体包括四大部分:一是数字产业化,即信息通信产业,具体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二是产业数字化,即传统产业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部分,包括但不限于工业互联网,两化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