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2022年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6题,约11210字。
老河口市2022年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抄写在米字格中。(2分)
踔历奋发新时代,笃行不待向未来。
, 。
2.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人对春天的憧( )憬总是来得格外细腻( )。中国人的诗情,总是在早春时节活泼泼醒来,从心头到笔端,舒展开一些美丽的发现。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唯有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们才能赢得尊严、赢得主动。
B.《人世间》在五十年来中国城市社会的史诗变迁中,凸显了人物的命运感,令人唏嘘。
C.中国共产党将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社会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D.第一代中国科学家克服无数艰难险阻,不求名利,潜心钻研,教书育人,为以科学为救国之利器而处心积虑、尽洒热血,孕育了科学家精神。
4.下列各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襄阳市全民阅读月”活动以线上为主,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可以随时享受阅读之美。这句话句式杂糅,要删去“为了”。
B.“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这句话是假设复句。
C.《黄河颂》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因此先秦时被叫作《诗三百》。
5.下列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小的时候,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思乡,但孩子的眼睛却像月光一样清清亮亮。
②长大以后,恋爱中或失恋时,谁没有想起过李商隐的比喻——“春 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③每个中国人,都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
④谁没有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背诗的声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纷纷啼鸟。
⑤春蚕和蜡烛,两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物件,通过诗歌,变成了我们可以寄托情感的意象。
A.②④①⑤③ B.③①④②⑤ C.③④⑤②① D.③②④⑤①
6.诗文默写。(7分)
(1)诗人贺敬之《回延安》中的“ ,亲山亲水有亲人”,用比兴手法写出了自己与延安密不可分的关系。
(2)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4)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为政》)
(5)诗言志,也说理。许多诗歌就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例如唐朝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 , ”,与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 ”两句诗蕴含着相近的哲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8分)
7.近期新冠疫情又有所反弹,防疫工作已常态化,齐心抗疫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核酸检测已成全民行动。你所在的班级开展“积极抗疫,从我做起”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8分)
(1)【提炼口号】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