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部分地区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5250字。
古诗阅读专题
湖南省邵阳市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二)古诗阅读(4分)
饮酒二十首,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8.这是一首______________(体裁),本诗押______________韵。(2分)
9.对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了这样一个辩证的道理:环境偏僻幽静,方能使人心境恬淡静谧。
B.“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见”字用得极好,它精妙地表达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之意。
C.结尾两句抒发感情,是对全篇的总结。“真意”是在此情此景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D.全诗景、情、理融为一体,意境深远含蓄,语言朴素自然。
(二)古诗阅读(4分)
8.(2分)五言古诗(1分) uan/an(1分)
9.(2分)A
湖南省张家界市2022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0.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是作者在中秋夜写给吕叔潜的一首对月抒怀、寄托情思之作。
B. 作者将月亮比作一面刚刚磨过的铜镜,生动形象描写了月光的明亮。
C. 辛弃疾“把酒问姮娥”,苏东坡“把酒问青天”,都流露出消极情绪。
D. 这首词想象丰富奇特,意境开阔大气,实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品。
11. “斫去桂婆娑,人道 ,清光更多”蕴含作者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10~11题答案】
【答案】10. C 11. 作者幻想飞入月宫,砍去树影摇曳的桂树,让人间有更多光辉,表达了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的愿望以及收复失地的壮志豪情。
【解析】
【10题详解】
C.辛弃疾“把酒问姮娥”,问的是“被白发,欺人奈何?”,表现了作者白发日多,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苏东坡“把酒问青天”,问的是“明白几时有?”表现了作者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传说中月亮里那棵高大的桂树挡住了许多月光。为了使月光更清楚地照亮祖国大地,作者在最后两句写道,听人说:砍去那些摇晃(婆娑)的桂树枝叶,月亮便会更加光明。作者这里所说的挡住月光的“桂婆娑”,实际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势力。这是含蓄地说,铲除投降派的阻碍,才能取得抗金和收复中原事业的胜利。表现了作者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
湖南省娄底市2022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