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5090字。
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本试卷分选择题(12道)和非选择题(11道)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
进入新时代,如何在文化消费和媒体环境日趋复杂的条件下,实现社会效应、艺术创新、市场认可的多重抵达,成为主旋律影视作品的最大挑战。通过对庆祝建党百年重大主题作品的观察,我们欣喜地发现影视工作者纷纷从革命先辈和中国人民追梦圆梦的奋斗历程中挖掘故事素材,呈现出革命历史、英雄人物、时代成就、脱贫攻坚、抗击疫情等多题材展示,故事片、文艺片、纪录片、动画片等多门类呈现,历史片、战争片、青春片、谍战片等多类型融合的现实主义特色和史诗品格。
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历史,挖掘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展现我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历程,是这些创作最突出的特点之一。电视剧《光荣与梦想》从中共一大开始一直讲到抗美援朝,全景展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站起来的过程。创作者特别注重还原历史现场,使观众能切身去感受革命历史环境下人物的实际处境和心理状态,从而赋予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充分的逻辑规律。
面对新的历史方位、时代潮流、生活风尚,积极投身火热的新生活,在真实和细微的场景中为百年来党的奋斗历程和丰功伟绩,特别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寻梦追梦过程书写放歌,也是建党百年主题创作题中应有之义。比如,电视剧《大江大河2》以几位主人公的奋斗历程,展现了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经济领域的改革、社会生活的嬗变、政治领域的变革,刻画了改革实践者们探索、觉醒和变化的历程。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重大主题影视剧具有彰显家国情怀和实现个体认同的价值功能,最重要的是要抒发好人民群众对党的拥护热爱之情。此前《焦裕禄》《攀登者》《中国机长》等优秀作品将高昂宏大的时代精神和炽热细腻的情感抒发有机缝合在镜头语言中,营造真实情境,使人们产生共情,唤醒大众的集体记忆和爱国热情。
遵循这一成功经验,诸多建党百年主题创作影视剧都特别注重从日常生活的视角切入,细膩展示个人抉择与国家历史命运间的内在关联,在影像编码的询唤里实现革命精神与爱国主义传统的价值认同与文化归属。例如,《觉醒年代》里,陈独秀、李大钊等人边嗑瓜子边商讨革命大计,展现了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山海情》里,基层干部马得福帮村民修水渠、建学校,经常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四处奔波,以生活化的细节令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影视从业者还借鉴短视频、微电影等形式的成功经验和传播优势,打造单元式、微小型、拼盘化的作品,在短小精悍、新颖生动的形式中实现政治性、时代性、艺术性与观赏性的结合圆融。例如,百集微纪录片《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采取短小精悍的短视频形式,撷取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复兴历程中的100个重要事件,用100个历史故事反映出百年大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在小成本、小制作中体现大情怀、大主题。
建党百年是回顾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进而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里程碑,新时代影视工作者要遵循用心、用功、用情的原则,奉献更多以导向为魂、内容为王、创意制胜的精品力作,为百年大党引吭高歌。
(摘编自田刚健《银幕荧屏响起红色集结号—一建党百年重大主题影视创作集中涌现》)
材料二
红色经典电影影片画面与当代人审美具有一定距离,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对红色经典电影也可能有所淡忘,在这种背景下,改编翻拍红色经典电影成为历史必然。这不仅是影视界传播红色文化基因的重要路径,也可嬗变为一种社会文化时尚。但由于主客观因素迥然有别,改编中既有一些平淡庸常甚至落入“三俗”歧路的失败案例,也不乏成功范例。
如何才能将红色经典电影改编成好的影视剧呢?当代影视工作者只有守正创新、继承发展,主动顺应当今时代的社会文化语境,从当下观众的精神需求和审美情趣出发进行艺术考量,正确把握和科学处理历史和现实、传承和变革、教育和娱乐、怀旧和趋时的关系,才能成功实现红色经典电影的当代传承。
首先,应赋予红色经典电影改编作品以现代意识和人文情怀。这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精神标识,也是包括影视剧在内的一切文学艺术所应尊奉的重要价值理念。近年来由红色经典电影改编而成的影视剧在戏剧冲突、细节铺陈、历史认知等方面做出更为细致丰富的艺术表达,不仅揭示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审美价值观,而且诠释了革命英雄自我意识觉醒的内在动因,使英雄人物的思想行为更加符合历史逻辑和人性逻辑,也使主流价值的阐释更具有说服力。
其次,应拓展银幕荧屏叙事的历史空间。近年来我国红色经典电影改编影视创作的重要特点,就是延展了叙事的历史空间和维度,重新构建了红色经典电影的历史生活图景。在改编和翻拍红色经典电影时,应运用大历史观思维和多维视角统摄复杂历史,使历史的丰富性得以充分释放和真切演绎,以实证姿态实现对真实历史的深情回望。
再次,注重对英雄人物形象的个性化诠释。我们党的历史对于当下的年轻观众来说是抽象的,需要通过具体的英雄人物加以体现。在当代红色经典改编的影视剧中,创作者对英雄人物形象进行了个性化描摹和真实性描绘,巧妙地在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中融入人性伦理和个人情感,从而使改编影视剧在大众文化的广阔范畴内赢得观众的认同和共鸣。
(摘编自刘金祥《红色经典的当代传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新时代主旋律影视作品以实现社会效应、艺术创新、市场认可的多重抵达为最大挑战。
B.从日常生活视角切入,营造真实情境的主旋律影视作品更容易令观众产生共情,赢得肯定。
C.红色经典电影拍摄年代久远,人们对此可能有所淡忘,因此要对红色经典电影进行改编翻拍。
D.我们进行文学艺术创作必须关注现代意识和人文情怀这个当今时代的重要精神标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前反映革命历史题材的主旋律影视作品没有还原历史现场,并且人物命运的逻辑规律也很混乱。
B.主旋律影视作品只有在刻画新时代共产党人寻梦追梦过程的细微场景中才能展现新时代的精神风貌。
C.新时代红色经典电影能否被成功改编成影视剧,取决于创作者能否正确处理好主客观因素之间的关系。
D.我们对红色经典电影进行改编时,对英雄人物形象进行有力的个性化诠释是重中之重。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最能支持“新时代主旋律影视作品能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历史,挖掘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电影《1921》从国际化视野叙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热血故事,以丰富的生活细节塑造了中国共产党人群像。
B.电视剧《理想照耀中国》面向全社会征集故事,从来稿中甄选出优质选题,形成了全民共创的生动局面。
C.《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采取短小精悍的短视频形式,在小成本、小制作中体现大情怀、大主题。
D在改编红色经典电影时要正确把握和科学处理历史和现实、传承和变革、教育和娱乐、怀旧和趋时的关系。
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4分)
5.材料一称庆祝建党百年重大主题作品中呈现出现实主义特色和史诗品格,请结合材料一对《大江大河2》的介绍,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龚州石 蒙福森
明朝成化十一年,陈文瑜调任龚州知县。他带着两名随从、一个书童,坐一叶扁舟,沿江南下。其时,正是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一路江水苍茫,烟波浩渺。没过几日,古城龚州将近,陈文瑜走出船舱,伫立船头,眺望两岸景色。杏花烟雨,桃红柳绿,陈文瑜诗兴顿起,吟道“龚州平原小路斜,两岸村落百姓家。眼前分明桃源景,只欠溪流泛落花。”此时,江风吹拂,衣衫飘飘,龚州城郭遥遥在望。
至龚州渡口,下船登岸。码头上,县丞丁大典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