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教案3
- 资源简介:
约2290字。
21.5 己亥杂诗(其五) 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及主要内容。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
3.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
2.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大的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日记体组诗——《己亥杂诗》中;这一年,是1839年,道光十九年,农历己亥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一首。
二、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定盦(ān),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三、写作背景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四、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停顿。
2.在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韵律。
3.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品味,进入意境,想像画面。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鼓励学生放声读,大胆读,力求有所提高。
5.全班同学齐读课文,要求声音要洪亮、节奏要准,要读出韵律。
五、检查字词
1.重点字词
浩荡:广大,广阔。这里形容诗人离别京城时的无限愁绪。
吟鞭: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