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百所名校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压轴卷(A)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4830字。
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压轴卷(A)
语 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民间文物往往会面临“缺陷资源”这样一种先天不足。所谓“缺陷资源”,指的是与文物相关的出土地层、出土位置等原始信息缺失。这些资料和信息是公开展陈的基础,也是开展后期学术研究的重要支撑,许多时候比物品本身更有意义和价值。正因如此,国有博物馆以及其他国有考古单位所拥有的文物资源,绝大多数可以说是“优势资源”。
相比之下,民间文物,包括民间收藏家和非国有博物馆在内所拥有的流失文物,由于盗掘者的任意破坏,往往缺乏这些必要信息,哪怕再重要再精美,也只能是“缺陷资源”。
目前,民间收藏已经成为国有博物馆系统的重要补充。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把民间文物的“缺陷资源”转化为“优势资源”,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这种转化并不是没有可能。回顾过去,中国历史上一些重要文化现象的突破和繁荣,许多来自一次次意外发现。如宋代石鼓文和钟鼎彝器的发现,促成了中国金石学的诞生,涌现出《集古录》《考古图》历代钟鼎彝器款识》等一大批重要研究成果。19世纪末期,大量被当成中药材买卖的刻字“龙骨”的发现,直接导致了甲骨文这一文字形态的确立,由此产生了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等一大批重要的相关学者。事实上,当时这些意外的发现并不具备现代意义上的考古概念,所有学术成果几乎都是建立在对流失文物的关注、收集、整理和研究的基础之上。
问题在于,当下收藏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阻碍了大量民间文物成为“优势资源”。如果不对这些问题有清楚的认识,许多民间收藏家就无法突破自己的困境。一方面,由于收藏领域的卖家本身鱼龙混杂,大量赝品充斥其中,当重要的流失文物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时,不少专业学者也往往出于真假难辨和信息不足,不愿意主动去研究这些新出现的材料;另一方面,收藏领域的一些买家动机也不纯,只考虑自身投资的保值增值,一味将“流传有序”作为收藏的最高目标,这种逻辑站在艺术品投资和保值增值的角度来看固然有其合理性,但不应该放大成为社会主流的声音。文物资源的优和劣,不能只用拍卖价格来衡量,价格只是一个因素,并且是最不重要的因素。文物的文化、历史、艺术价值,特别是博物馆所保存的文物,是人类的重要文化遗产,不是用价格可以简单衡量重要与否的。
如果说收藏文物是收藏者出于对传统文化的自发热爱,那么一些收藏者“化私为公”,创办各种专题的非国有的博物馆,则已是文化的自觉。这种行为理应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尊重。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许多非国有博物馆拥有的文物,并非件件“流传有序”,大部分都还是流失文物-虽然流失文物并非“优势资源”,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文化遗产。非国有博物馆倘若能够通过系列和专题性的收藏,去伪存真;通过公开的展陈,接受观众和社会的检验;并且组织学者、专家展开系统的跨学科研究,让流失文物回归到考古类型学的基本学术研究体系中来。那么,原来有信息缺失的“缺陷资源”,完全有可能转化为“优势资源”,因此,对于非国有博物馆而言,坚持学术办馆,是将“缺陷资源”转化为“化势资源”的必由之路。
(摘编自吴强华《不看到这一点,民间收藏就无法冲破困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盗掘者的破坏,造成大量民间文物缺失原始信息,致使这些文物的研究价值受损。
B.有些学术成果源于对流失文物的研究,说明“缺陷资源”是能转化为“优势资源”的。
C.缺乏主动研究的精神,只看重投资价值,这些严重阻碍了民间文物成为“优势资源”。
D.民间收藏家想要突破自身的困境,首先需要有文化自觉,还要主动创办非国有博物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前两段通过对比,表明民间文物所存在的先天缺陷,进而提出核心观点。
B.文章注重以史为据,列举历史上金石学等研究成果,从正面对观点加以佐证。
C.文章对收藏领域问题的分析,可谓一针见血,尤其是对文物拍卖持反对态度。
D.文章在论证上讲求层层推进,多角度阐发,并在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路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缺失原始信息,有些流失文物的价格再高,也难免缺乏展陈和后期研究的价值。
B.虽然甲骨文出现于一次意外,但其研究成果足以说明民间文物也完全具备考古价值。
C.如果非国有博物馆的管理和研究得当,大多数文物仍有机会化“劣势”为“优势”。
D.走学术办馆之路是作者基于收藏领域的问题提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引导性和操作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名词如今越来越普及了,每到年节,非遗老字号食品、非遗手工制品、非遗民俗活动等就会集中开展线上线下的展示和展销活动。“非遗”承载着中国人的文化乡愁,是中国人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载体。和正式的史书相比,非遗所记录的历史亲切、朴素而丰富,充满了人情味儿和烟火气。就拿春节来说,已经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与春节有关的非遗项目就有200多个,诸如舞龙、舞狮、灯会、庙会、年画、剪纸、社火……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