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2届高三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8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5/11 15:36:4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5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5370字。

  2022届高三模拟考试(一)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类对时间的认识来源于对自然的观察。一方面,天体运动造就的昼夜、月相和季节等有着近似固定的周期,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也形成了与之和谐的节律,古人据此设置历法规则,创造了以年、月、日(以及后来无关天象的时、分、秒)为标度的时间体系。当这些标度被数学化后,自然的时间就成为测度的时间。另一方面,能够感知“自我”和“现在”的生命,都难逃生老病死的命运。古人先验地意识到自己“向死而生”,联想到现在进入过去,未来进入现在,人死不能复生,覆水不能再收——“时间之矢”仿佛是一条线性、均匀、“逝者如斯”的河流。
  上述两种经验,奠定了数学化、空间化的时间观的基础。它们对应不同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启发了人类对时间本质的思考。古印度和古希腊人觉得时间是循环的;犹太教和基督教则基于上帝和创世的观念,主张有始有终的线性时间。到了中世纪后期,线性时间观已经深入欧洲社会。16世纪新式钟表诞生,其结合了两种时间观念:指针的运动既模拟循环,也呈现流逝。钟表时间进入城市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重构了人与时间的关系,推动了关于时间本质的思考。德国科普作家托马斯•德•帕多瓦认为,这是现代时间及其观念被“发明”的年代,甚至是“近现代/新时代”的开端。
  以新式的钟表时间为参照,所有社会活动都变得可预期、可规划,能够像钟表机械那样运转有序。同时,新式时间也将效率置于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效率本身就是由测度时间所定义。时间如影随形——效率无处不在;时间愈发精确——效率更加珍贵。当效率成为市场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和技术装置的基本参数,时间也被赋予价值。
  然而,尽管效率越来越高,分工越来越细,时间始终属于稀缺资源。甚至,人们在相互竞争之外,还要与时间竞争,如同赛场上的跑者。在越收越紧的时间之网里,“人们对过去充满了悔恨,对未来充满了恐惧,试图拼命地抓住现在”,甚至需要刻意打发富余的时间。就在这并驱争先、熙熙攘攘之中,世人陷入一种集体焦虑,在抱怨“时间都去哪儿了”的同时,绝望地怀念过去:“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
  时至今日,我们的时间经验依然受到钟表的主导。但是,与太阳、流水和钟声一样,钟表时间只是时间的具象。想要探索真正的时间,我们必须追根溯源,寻找那个独立于物质、运动和观察者的时间本身。托马斯•德•帕多瓦在《莱布尼茨、牛顿与发明时间》中讲述的故事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时间经验、时间工具和时间观念,分辨于躁动的时间之网,我们才能少一点无措和迷茫,多一分自信与坚强。
  (摘编自《〈莱布尼茨、牛顿与发明时间〉序言》)
  材料二:
  潮水、冬夏二至、季节、星辰的循环往来,这些现象使许多原始人把时间看做一种基本上不断循环的有机节奏。他们想,既然时间跟天体的循环运转分不开,时间本身也应该是循环的。白天跟黑夜,新月代替旧月,冬天过了是夏天,为什么历史就不这样?中美洲的玛雅人相信历史每260年重复一次,这个周期他们叫拉马特,是他们日历的基本单元。
  时间的循环模式是希腊各宇宙学派的一个共同点。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物理学》中说:“凡是具有天然运动和生死的,都有一个循环。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由时间辨别,都根据一个周期开始和结束;因此,甚至时间本身也是一个循环。”斯多葛学派的人相信,每当行星回到它们初始相对位置时,宇宙就重新开始。公元4世纪的尼梅修斯主教说过:“苏格拉底也好,柏拉图也好,人人都会复生,都会再见到同样的朋友,再和同样的熟人来往。他们将再有同样的经验,从事同样的活动。”所有历史的事件都装在一个大轮子上一样,循环不已。
  英国天体物理学家爱丁顿提出的“时间之箭”引起了我们内心的恐惧,因为它意味着不稳定和变迁。它所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不是世界的重新再生。罗马尼亚人类学者、宗教史学者埃里阿德在他名为《永恒回返的神话》的书里,认为世界上从有人类以来,多半的人都觉得循环时间更令人安慰,而将它紧抱不放。这样,过去也是将来,没有真正的“历史”可言,于是死心塌地地承认再生和更新。
  犹太基督教传统把“线性”(不可逆)的时间,直截了当地建立在西方文化里面。由于基督教相信耶稣的生、死和他的上十字架受难,都是唯一的事件,都是不会重复的,西方文化终于把时间看成是穿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条线。不可逆时间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思想。它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开辟了道路,从而把我们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总之,线性时间概念的出现和因之而起的观念改变,为现代科学的产生打下了思想基础。
  文化时间的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在生物时间中可以找到对应。细胞的分裂,以及体内各种不同节奏——从高频的神经脉冲到悠闲的细胞更新——所组成的交响乐,都牵涉到循环式时间;而不可逆时间则体现于从生到死的老化过程之中。一方面,不停的钟摆或晶体振荡积累成所谓的“时间”,在地球上这时间就表现为12小时或24小时的周期。另一方面,各种耗散现象,诸如电池的干涉,发条的松弛,都告诉我们时间是一去不回头的。
  (节选自柯文尼、海菲尔德《时间之箭》,有删改)
  1.下列对两则材料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线性时间被人们看作是一条匀速流逝单向延伸的河流,它具有不可逆性,体现为现在成为过去,未来成为现在。
  B.钟表时间进入城市生活,托马斯•德•帕多瓦认为这开启了现代时间及其观念被“发明”的年代和“新时代”。
  C.“时间之箭”意味着不稳定和变迁,指向世界末日;“没有真正的历史”意味着过去也就是将来,指向重新再生。
  D.文化时间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文化学派的时间概念和认识把现代人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
  2.根据两则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效率成为市场竞争和技术装置方面极重要的因素,时间也有了价值,效率高,时间价值就大。
  B.我们只有追根溯源,寻找那个独立于物质、运动和观察者的时间本身,才能探索真正的时间。
  C.相对于线性模式,循环模式更容易使人接受和认同,因为这样,才可以让人获得再生和更新。
  D.作为现代科学产生的思想基础,线性时间概念的出现及引起的观念改变,必将主宰人类生活。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于诗词熟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这充分利用了植物进化过程与季节固定周期之间的和谐节律。
  B.“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的这两句诗体现了自然时间的流逝性以及稀缺性。
  C.“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的感悟有助于我们寻找到时间的本身。
  D.“时间就是金钱”,从生产者的角度来理解,即通过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来获取利益。
  4.材料一与材料二在论证结构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梳理。(4分)
  5.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请结合材料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时间观念”及“人生启示”。(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普通人
  梁晓声
  1984年至1986年,父亲栖居北京的两年,曾在五六部电影和电视剧中当过群众演员。父亲被选去当群众演员,毫无疑问地最初是由于他那十分惹人注目的胡子。父亲的胡子留得很长,长及上衣第二颗纽扣。总体银白。谁见了都对我说:“梁晓声,你老父亲的一把大胡子真帅。”
  起先,我担心父亲在戏中被人呼来喝去。大导演李文化亲自来找我——说他这部影片的群众演员中,少了一位长胡子老头儿。“放心,我吩咐对老人家要格外尊重,像尊重老演员们一样还不行吗?”——他这么保证。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