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约7420字。
初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2022.04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的祖国,大河奔腾,浩荡的洪流冲过历史翻卷的漩(xuàn)涡,激流勇进,洗刷百年污浊,惊涛骇浪拍峡谷涌起过多少命运的颠簸(bǒ)。
B.一群大雁冲破三月暖流的雾霭(ǎi),穿过没有猎枪的狩(shòu)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C.风雨中,我拾(shí)级而上,想从这古朴的建筑中追溯(sù)让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D.一座静谧的院落,一棵苍劲(jìn)的古松下,一个银匠在擦拭(shì)一只硕大的银盘。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到了秋天,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迹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B.立身于风云变幻的世界上,我们遇事要独立思考,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C.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群,听着南腔北调的叫卖,幸福感油然而生。
D.老子告戒人们“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如想成功,比别人更优秀,就要多在小事上下功夫,成功靠的是点滴的积累。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复兴中国梦”的号角已经吹响,新时代、新要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B.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
C.大雾笼罩的早晨,每一棵树都穿上朦胧的纱裙,让我不由得想起影视剧中的仙女,轻歌曼舞,长袖轻拂。
D.人们常以柔情比水,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会怒不可遏。
4.下面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根据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地的民歌,也是《诗经》的精华。
B.《登勃朗峰》出自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之手,代表作品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C.“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表达见解。
D.《马说》宋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通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
5.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用词不当,“增强”换为“增加”)
B.包钢三中的学生讨论并听取校长关于良好习惯的意见。(语序不当,“讨论”和“听取”调换)
C.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前后矛盾,去掉“能否”)
D.经过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使我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成分残缺,去掉“经过”或“使”)
6.对《石壕吏》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首叙事诗,通过作者的内心独白,直接抒情。
B.“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渲染出县吏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凄苦、可怜。
C.本诗中,作者在思想上是矛盾的,他歌颂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深感悲通。
D.“独与老翁别”含蓄的写出诗人的感受,表达了他对这灾难深重的一家人的同情。
7.名著阅读。(2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主人公保尔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身上哪些品质感染了你,请结合书中具体内容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默写(请用正楷字规范书写)。(10分)
(1)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骈死于槽枥之间。(韩愈《马说》)
(6)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卖炭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刻画了卖炭翁极度反常的矛盾心理,真实地反映了他的悲惨境遇。
(8)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怀,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呼喊。
二、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9—12题(8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