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安徽卓越县中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5/7 8:45:2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4 总计:4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3240字。

  绝密★启用前
  2021-2022学年“安徽卓越县中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代代先人在追梦路上筚路蓝缕、栉风沐雨,却没有丢弃神话,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文化信念和前行的力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代代传承者在不断继承、创新和发展着这种古老文化,因此也促成了神话在民间生存的高度自适性,形成了反映生活和表达情感的多渠道与多维度。其中,在表达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方面尤为丰富多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多民族神话对中华民族共同祖先的记忆与表达。追忆与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也是每一个人、每一个民族解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做什么”的文化溯源,人类正是在这种特定语境下的文化反思与身份定位中,积极寻找到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如“伏羲”这个名称,不仅在以往的文献中出现了“牺”“宓羲”“庖牺”“包牺”“炮牺”“牺皇”等称谓,反映出其流传的广阔时空,在现当代民间采集的神话中还有“伏依”“伏戏”“牛羲”“伏羲兄妹”“伏义兄妹”“苏哥细妹”等各种变体,同样表明伏羲在各民族神话中已经成为共识。不同民族对共同始祖的认同与信仰,使各民族之间产生了一种基于共同血缘关系的亲和力,是群体归属感和自豪感的文化表征,有利于增强群体内在的凝聚力和家国情怀的有机统一。
  其二,多民族神话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符号的建构与积淀。神话作为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对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的一个突出贡献就是塑造出一系列具有象征性和共识性的文化符号。这些传统文化符号不仅成为后世各类文化创造的核心母题,而且塑造着各民族共同的文化意志与高度的中华文化认同。如各民族神话中非常普遍的龙、凤、熊、虎、麒麟等形象以及图腾崇拜、吉祥物等意象,往往都体现出异曲同工的文化共识与相似审美。以“龙”为例,不仅汉族神话中把远古祖先、“三皇五帝”、文化英雄等的出生、特征和事迹与“龙”联系起来,彝族神话中的“支格阿龙”,白族、傣族神话中的“九隆”以及许多少数民族神话叙述的行云布雨、保佑苍生的龙王、龙神等,无一不表达出中华民族与“龙的传人”“龙文化”的密切关系。与之相关的神话的传承与再生产则不断丰富着这些文化符号的内涵,强化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其三,多民族神话对中华优秀人物、经典文化事件的塑造与共享。伴随着神话的历史化、历史神话化以及历史上儒、释、道等传统文化在多民族多地区的广泛传播,许多英雄人物、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甚至历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有时也会融入民间神话传承中。像《格萨尔》中的主人公“格萨尔”,在藏族、蒙古族、裕固族等众多民族中流传,是多民族共同赞颂的充满传奇色彩的神话英雄。在各民族不断融合与共同发展的进程中,神话以其强大的解释功能与传播功能推动了具有共性的文化事件,像共同的传统节日、共性的民族习
  俗、美美与共的人生仪礼等。正是中华民族这块丰厚的文化土壤中,包括神话在内的多民族文化跨时空多
  维度共生、共享与共同发展,才培育出中华民族同心同德、同呼吸共命运的民族精神。
  在新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发掘好、研究好、阐释好和应用好这些弥足珍贵的各民族神话资源,不仅恰逢其时,也是一种义不容辞的文化担当。
  (摘编自王宪昭《神话中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代代传承者对神话不断继承、创新、发展,促成了神话在民间生存的高度自适性。
  B.人类在追忆、缅怀祖先时进行文化反思与身份定位,积极寻找与时代发展契合的观念。
  C.神话塑造出的具有象征性和共识性的文化符号为后世各类文化创造提供了核心母题。
  D.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时会融入民间神话传承之中,因此神话与历史可以互相渗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段提出中国神话得以延续的原因,接着提出中心论点,引领下文。
  B.文章在论证神话中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时,着眼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
  C.文章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使论证更严密、具体,增强了说服力。
  D.结尾运用类比论证突出神话作用并提出时代赋予的命题,总结全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解决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做什么”的问题,便完成了文化溯源。
  B.各民族神话中有些意象非常普遍,造成这些民族在文化共识与审美上较为相似。
  C.“龙”这一文化符号的内涵不断丰富,可见与之相关的神话的传承并非死板的沿袭。
  D.各民族具有共性的文化事件,使神话的解释功能与传播功能不断强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了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此次长征八号一口气将22颗卫星送上太空,创新我国1箭多星的最高纪录。未来中国将就此进入“太空共享模式”。
  所谓的太空共享模式是指长征八号发射的卫星,主要由其他7家研发单位承建,相当于日常生活中的“拼车”,不仅能够极大程度减少成本,还可以提升效率。能够预料得到,此次的成功探索,将为今后我国火箭发射提供新思路,而这也恰好能解决人类对太空需求量大的问题。从1956年成立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开始,中国一直艰苦奋斗,一步步克服了西方国家对中国航空航天领域的封锁,从没条件、没技术、没人才、没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