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2021-2022学年下学期期中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约7410字。
期中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5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4分)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许多花木还未醒来,包河的柳枝已泛青了,环城的柳条抽丝了,湖滨的柳浪也起舞了。柳条、柳丝、春姑、俏影,挣脱寒冬的禁固,装点出大湖春色,渲染名城春烟,传递出春的信息和新年里的盎然生机。柳条、柳丝,风情万种,ē娜多姿,缀着碧玉,泛着绿波,高咏绿色理念,编织成无边风景。 是的,包河、环城、湖滨翩翩起舞的柳条、柳丝、柳浪、柳烟,不是显示大湖名城万千英豪征服自然描绘青山绿水的智慧、能力和风情吗?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2分)
ē( )娜多姿 渲染(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2分)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在人迹罕至的北极,奇异的天象令人心旌摇荡,难以忘怀。
B.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C.他忠人之事,急人之难,爱听些受恩者的恭维,虽不见得乐此不疲,却也习以为常。
D.春日的午后,我们一起去郊外踏青,享受大自然的天伦之乐。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2分)
A.国家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这一举措降低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B.由于合理的体能训练,使他的体重在两个月减轻了二十多斤。
C.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D.有无扎实的阅读基础,是青少年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阿长与<山海经>》是《朝花夕拾》中的名篇。《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小说集。
B.《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C.杨绛是著名作家,她的作品《老王》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
D.《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乐府双璧”。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全民阅读率的上升,显然是一件好事。②因此,全民阅读质量的真正提升之
路还很漫长。③但有必要思考的是:现在提升的到底是整体式阅读还是碎片式
阅读,到底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④或者把问题进一步简化为:到底是高质量
的阅读还是低质量的阅读?⑤在这方面,并没有准确的数字区分,但就我们眼
中所见而言,高质量阅读,可能并不尽如人意。
A.②④①③⑤ B.①③④⑤② C.②④⑤③① D.①④⑤③②
6.名著阅读。(5分)
(1) 是《骆驼祥子》的基本线索,与祥子有着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 (2分)
(2)祥子前后有什么变化?你认为造成祥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分)
7.古诗文填空(每空1分,共8分,若有错字、别字或遗漏该题不得分)
(1)韩愈《晚春》中运用拟人手法写花草树木珍惜最后的美好春光,争芳斗艳的句子是
, 。
(2)谁家玉笛暗飞声, 。
(3)《卖油翁》中哪句话表现了卖油翁从容自若的态度? 。
(4)《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的是: ,
。
(5) 《逢入京使》中颇带夸张意味,强调思家深情的句子是: ,
。
二、现代文阅读(22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1题。(11分)
棉花里的父亲
章中林
①回家的时候,大门紧锁着,只有那条癞皮狗还在门前吐着舌头。我左右喊了几声,没有人应声,这人都去哪儿了呢?他们应该知道我回来呀,突然看到场院里如雪的棉花。是捡棉花去了?赶到大叔家一问,他说父亲去前山捡花去了。
②我放下行李,奔向棉花地。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晒在身上毛毛刺刺的,像是有虫子在爬,十分不自在,还没走几步就汗流浃背了。空旷的田野里没有风,也没有一个人影。是啊,这样的毒日,谁不愿意窝在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