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古代文化常识
- 资源简介:
约16030字。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古代文化常识
考点解析: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内容广泛,涉及面广。在高考备考的过程中要掌握的是古代的官名、爵位、庙号、谥号以及表示官职变动的名词;古代礼仪、科举、制度、称谓等有关的名词;古代纪年、纪时、天文、地理、历法等有关的名词。本节的教学重点是职官变动的词语、礼仪、科举、制度等名词;由于近年高考文化常识占3分,所以是本专题以识记为主。同时老师也要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积累一些文化知识。
2.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意义或用法。
3.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部分文化常识的不理解,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对各种手法没有清楚地掌握。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解释部分文化常识的意思,同时也可以和与文化常识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讲解,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问题一、关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需要掌握的文化常识有哪些?
【设计意图】了解我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及一些专用词语。
师生互动:老师简述科举教育相关知识,并让学生识记重要的文化常识,并进行知识竞赛,老师做出点评。
小问题1、察举制度常用的文化常识有哪些需要掌握?
第一类:科举教育
【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征辟】汉代选拔人才的一种方法。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