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下学期贵州省2024届“三新”改革联盟校联考(三)语文学科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4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4/26 22:03:1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3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4题,约16740字。

  贵州省2024届“三新”改革联盟校联考试题(三)
  语文学科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3.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俭”作为一个道德伦理范畴,产生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各派尽管学术见解不同,治国方略各异,但在财货的消费方面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崇尚俭德。俭德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得到了充分的继承和发展。
  自商初到春秋,崇尚“俭”德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思潮。春秋战国时儒、墨、道、法诸家都主张尚俭。孔子虽然重“礼”,但他认为“与其奢也,宁俭”。老子说他有三宝,认为“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去奢”“去泰”就是要俭。墨子认为“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法家对于俭德也是提倡的,《管子》中多处强调去奢、节俭,“适身行义,俭约恭敬,其唯无福,祸亦不来”。上述引证足以表明,尚俭作为一种美德在先秦已传遍华夏大地。
  尚俭作为一种美德,自先秦流传至今而不衰,不仅仅是因为它有经济价值,还因为它包含着多方面的教育功能。虽然之前没有人明确详细地论述“俭”的教育功能,但人们从经验中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俭”是教育子女的一种手段。几千年来,有见识的长辈总是教育其子女要节俭。这些长辈从经验中看到,富家人的子弟,只有尚俭才能成才,家道才能不衰。穷苦人家迫于生计,不得不节俭。这种俭虽然是被迫的,但它同样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因此,不论是富有还是贫穷,只要是有见识的,总是要以“俭”治家。如果仅是为了节用而不是为了育人,那么“俭”德是难以流传几千年的。
  明确指出“俭”有教育人的作用、把“俭”用于育人的,是诸葛亮。他在写给儿子的信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他提出的“俭以养德”的命题,把尚俭的价值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伊尹、周公、孔子、老子、墨子等提出了尚俭的思想,在他们的倡导下,“俭”这一美德被人们普遍接受,但是“俭”与“德”之间的关系没有被明确揭示出来。可以说,前人只认识到“俭”本身是美德,而没有发现“俭”有更多的教育功能,伊尹、周公倡“俭”是为了维护政权统治,孔子倡“俭”是为了维护礼、不违礼,老子倡“俭”是为了实现“道”,墨子倡“俭”是为了节用。只有诸葛亮不仅把“俭”视为美德,还明确把“俭”视为一种教育手段,认为实行节俭是为了涵养道德。这就把“俭”的价值,从“俭”是美德提升到了“俭”是美德之母的高度。“俭”与德育、“俭”与人生的追求、“俭”与人的精神生活之间的联系,被注意到了。自此之后,历朝历代都有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俭”与培养人的品德相连,“俭以养性”,“俭以养廉”,节俭在客观上成了一种普遍的育人手段。
  (摘编自任怀国《说“俭”》)
  材料二
  崇俭抑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古往今来,占主流地位的学术观点和社会舆论都认为节俭是美德,奢侈不可取。“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不仅对个人身心健康有益,而且对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至关系国家兴亡,正所谓“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崇俭抑奢,形成“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时代新风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加强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帮助人们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勤俭节约的意义和作用,真正认识奢侈消费的危害。第二,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模式。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在消费过程中都应做到节能、节水、节材,反对铺张浪费。第三,不断提高消费水平和质量。节俭是针对奢侈消费而言的。崇俭抑奢绝不是否定正常消费、为节俭而节俭,而是提倡科学消费、文明消费、理性消费。要在反对铺张浪费的同时,不断提高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提高消费质量,进而以科学消费、文明消费、理性消费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第四,提高消费者素质。在不断提高人们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的同时,开展必要的消费教育和培训,引导消费者进行科学消费、文明消费、理性消费,自觉提高消费的文化含量,排斥奢侈消费和炫耀消费。
  (摘编自尹世杰《崇俭抑奢的当代意义》)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受儒家思想影响,春秋战国时墨道法诸家都主张节俭,尚俭作为一种美德在先秦已传遍华夏大地。
  B. 直到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明确认识到“俭”的育人作用,并且把“俭”用于育人之后,“俭”才起到了教育人的作用。
  C. 把“俭”视为一种教育手段,不仅体现出“俭,是美德”,更是将“俭”提升到了美德之母的高度。
  D. 崇俭抑奢是一种为了节俭而节俭的消费观,与科学消费、文明消费、理性消费、提高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思想相契合。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富家人教育子女要节俭是为了家道不衰,穷苦人家子女的节俭虽然是被迫的,是为了节用而节俭,但是也起到了教育的作用。
  B. 虽然伊尹、周公、孔子、老子、墨子都认识到“俭”是美德,但他们提出尚俭的目的各不相同。
  C. 自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命题之后,历朝历代都有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俭"与培养人的品德相连。
  D. 要形成“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新风尚,需从价值导向、消费模式、消费水平和质量等多个方面着手。
  3. 下列各项中,不能直接体现提倡“俭”德的育人功能的一项是(    )
  A. 节俭是穷人的财富,富人的智慧(莎士比亚)
  B.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纯仁列传》)
  C.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D.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
  4. 请简要归纳两则材料阐述的侧重点。
  5. 请从论证思路和主要论证方法两个角度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
  【1~5题答案】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受儒家思想影响”错误。由原文“自商初到春秋,崇尚‘俭’德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思潮。春秋战国时儒、墨、道、法诸家都主张尚俭”可知,文中并没有说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B.“直到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明确认识到‘俭’的育人作用……‘俭’,才起到了教育人的作用”错误。由原文“明确指出‘俭’有教育人的作用、把‘俭’用于育人的,是诸葛亮”可知在诸葛亮之前‘俭’的育人作用早已有,只是诸葛亮明确指出。
  D.“为了节俭而节俭”错误。由原文“崇俭抑奢绝不是否定正常消费、为节俭而节俭”可知,崇俭抑奢不是一种为了节俭而节俭的消费观。
  (二)现代文阅读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电影剧本《长津湖》(有删减)
  【浙江湖州,渔火点点,橹声咿呀,一片宁静祥和。水乡船上,伍千里抱伍百里骨灰上】
  千里:(下跪磕头)爹,妈,我没有把老大照顾好。
  伍妈:(祭奠)老大,吃吧。(夹菜给千里)老二,你也吃(抹泪)
  伍爸:你在队伍,给人家弄啥?(答:当连长)管多少人?
  千里:150多号人。
  伍爸:那是大官啊!
  千里:嗯,大官,大官!(端一碗酒敬酒)我听下河滩的陈跛子说,政府给咱分了两亩三分地?四七年,我们打蒙阴,我在那儿看见一房子,硬山搁顶,两进院,那檐子底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