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题,约6070字,
2006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四)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4页为选择题,30分;第Ⅱ卷4页为非选择题,7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第Ⅰ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一、(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荒野中,一只狼仰天长啸,嚎叫之声由高到低,在带着伤感的颤音中结束。
事实上,狼嚎叫的目的是为了相互联络:一个倍加冷落的长叫,也许意味着这是一只思乡的孤狼;一声底气十足的狂吼,也许是警告另一群狼,不要接近自己的领地;有时,狼通过嚎叫,聚众猎食;有时,则是呼朋唤友,要开“party”。当一只狼开始嚎叫后,其他成员便会随声附和,至少是夫唱妇随。
当然,不是狼而被称为狼的动物,也不乏其例。如非洲鬣狗被称为土狼;亚洲小熊猫被称为九节狼;鼬科中的黄鼬被称为黄鼠狼;澳洲一种有袋类食肉动物被称为袋狼。其实,这些都不是狼,只是人们习俗上的一种情感转移,我们总习惯把某某家伙称为狼,如把贪婪之人称为野心狼,把负心之人称为白眼狼。为什么呢?原来世界上没有什么动物能像狼那样被人误解和危言耸听地夸大、扭曲形象并无缘无故地叫人害怕。
天地良心,连我都替狼喊冤叫屈。
多年来,我们对狼的可怕渲染,多属无稽之谈。在许多情况下,如果不是被逼杀得走投无路或者饥饿、生病,狼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类的。相反,人却一直对狼 猎杀、荼毒、套捕。狼的桀骜不驯、智慧 ,又常常令人无奈。人们便编出许多污蔑之辞,什么披着羊皮的狼、狼子野心、狼心狗肺……试想,就凭着狼的强悍,狗的忠贞,人若能达到“狼心狗肺”的标准,岂不都成了侠义之士。我们常把不良行为比喻为“禽兽不如”,我看,倒是我们该扪心自问:我们滥杀无辜的行为,是不是有点“不如禽兽”?
狼是一种随遇而安的动物,从赤道到极地,从湿地到高山,从森林到荒漠,从草地到苔原,几乎没有不能生存的地方;也不拒绝任何可食之物:小型哺乳类、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甚至野果。但它们也敢问鼎大型动物,如野羊、驯鹿、马鹿、驼鹿等。对不同动物,狼的狩猎策略是不一样的。对大群驯鹿,它们可能要追踪很久,直至确认羸弱个体,方才下手,以节约体能;野羊经常向高高的悬崖逃跑,但聪明的狼会派出“奇兵”,出其不意地从山岩上方出现;麝牛遇狼,会列阵自保,狼攻击麝牛的惟一办法是对单个掉队者下手;当捕食体型比自己大许多的动物时,如驼鹿(比狼的体型大10倍),它们就必须团体协作,前后夹击,毕竟“狼多力量大”。一群狼通常为6只左右,均有血缘关系,有严格的等级行为,首领昂首翘尾,下级则俯首夹尾,序位分明。冲锋陷阵时,头狼总是身先士卒。享用猎物时,当然也是同样。
狼群中的每只狼都会对小狼感兴趣,也都会在双亲不在时照顾小狼。每当大狼狩猎归来时,小狼会 而上,嘀嘀咕咕,摆动小尾,热情地舔舐大狼的脸,而大狼会将已经咽到肚子里的肉再吐出来,喂给饥饿的小狼。两年之后,小狼才趋于成熟。那时,小狼或滞留群中,或离家闯荡,寻找配偶,成立家庭,建立新的狼群。天地可鉴,狼之于人,何其相似。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羸弱 舔舐 仰天长啸 扪心自问
A.léi dì shào mén
B.yíng dì xiào mìn
C.léi shì xiào mén
D.yíng shì shào mìn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人却一直对狼 猎杀、荼毒、套捕。
②狼的桀骜不驯、智慧 ,又常常令人无奈。
③每当大狼狩猎归来时,小狼会 而上,嘀嘀咕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