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27
- 资源简介:
约4320字。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围绕“火”这一细节,分析林冲从安分守己到彻底反抗的蜕变。
2.分析人物发生蜕变的原因,理解文章“官逼民反”的主题。
3.品读文中与“火”有关的细节,提升细品文章的能力,同时感受《水浒传》安排构思之精妙,增强阅读中国传统经典名著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授对象为高二学生。面对这篇长文,学生可能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这篇小说较长,学生不易把握。第二,本文节选自长篇小说《水浒传》,学生对前面发生的故事不了解,只读本文的话,容易对林冲产生误解,也体会不了他的蜕变。第三,学生欠缺细读文本,从细节处把握人物的能力。
【教材分析】
中国传统小说喜欢通过细节展现一个人的性格和心理。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多处细节相互呼应,构思精妙,比如风雪,除了推动故事发展,其中有两处“雪越来越紧了”,这种紧张的气氛和人物的随遇而安就构成一种张力,揪着读者的心。再比如里面的被、葫芦等,文中也多处提及,最后林冲手刃仇敌,丢了被与葫芦,也就暗示着他要与过去那种委曲求全的日子做彻底的告别。这些细节,不仅推动情节,烘托气氛,也展现人物,暗示主题,很值得品析。
【教学设想】
本堂课为本篇课文的第三课时。第一课时,老师带领学生了解《水浒传》,了解前面发生的与林冲相关的故事,然后梳理了文章情节。第二课时,老师带领学生分析“风雪”这一环境描写。
这堂课将承接上文分析“风雪”,进一步品读“火”这个细节。“火”是文章一个重要细节。文章最后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才会有林冲彻底的蜕变。但在之前,文中也多处提及火。金圣叹点评《水浒传》时,说前面的火是“假火”,而火烧草料场之“火”为真火。本堂课就从这里出发,引导学生分析“真火”与“假火”之间的区别,体会林冲安守现状的心理和小心谨慎的个性。本文除了“有形之火”,还有林冲“无形的怒火”,这把“怒火”同样也贯穿文章主体部分。本堂课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两次怒火起与灭的表现和原因,一方面感知林冲的蜕变,另一方面也借此理解文章“官逼民反”这一主题。
【课型】
小说细节品读课
【课时数】
1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
这篇文章在《水浒传》中的完整回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风雪”这一细节推动着故事的发展,但其实还有一个细节也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是什么细节呢?
1
(学生回答)
火,是一场火将故事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