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尖子生联赛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0540字。
河南省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尖子生联赛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下,随着传播媒介的多元化,从事文学批评、发出自己的批评声音,成为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因此,在当前的文学批评场域中,围绕文学热点与现象,往往形成多种声音并存、众声喧哗的批评景观。在此情境下,我们应该践行一种怎样的批评伦理呢?
首先,要尊重审美差异性,倡导具有包容性的批评文风。文学批评在本质上是一个审美、判断和阐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批评主体知识结构、审美趣味的差异性,会带来审美的差异性。因此,面对同一部作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判断,甚至同样是肯定性的判断,也会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逻辑、不同的阐释方法。这一特征是由批评主体的个体差异性和作品本身意义的丰富性所决定的,是不可忽视的客观存在。要尊重这种审美差异性,而不是追求审美的绝对性、单一性、排他性。当下文学批评场域的很多论争其实是忽略了这种审美差异性而产生的讨论,很多论争看似热闹,实际是无效的;其根源在于大家在不同的维度上讨论问题,自说自话,无法产生真正的对话和争鸣,这无疑是一种批评资源的浪费。
其次,要坚持文学批评的客观性。文学批评是一种审美判断活动,必须坚持好处说好、坏处说坏的客观立场和批评精神。批评主体要对作家作品、文学现象进行严格审美与谨慎判断,才能创造出具有说服力的批评文本。当前存在一种畸形的批评现象,即很多批评者以否定批评对象为荣,刻意追求“批评家”的形象标签,有时甚至为了否定而否定,故意夸大不足和问题。要知道,否定和肯定作为阐释的两条轨道并不存在价值上的高低之分。否定并不能证明否定者的水准高人一筹,肯定也并不说明肯定者的能力低人一等。无论从哪个向度展开批评活动,都需要将客观性作为前提,而非一味地肯定或一味地否定。
最后,要深刻认识到文学批评的根基和力量在于学理性,要以学理性建构批评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弗莱认为:“文学批评是思想和知识构成的大厦,能够凭借自身而独立存在。”文学批评要建立自身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必须做好自身的学术建构。在这一过程中有两个因素极为重要。一是知识结构。文学批评作为批评主体与作品的对话结晶,是一种思想的碰撞和认知的深化,其基础在于知识和思想,缺乏这一基础,对话就无从谈起,审美和甄别也无法进行。二是逻辑性和学理性。批评的阐释过程是以逻辑结构思想并形成文本的过程,缺乏逻辑性和学理性的文本仅仅只是一种观点的合集,并不具备说服力。
作为一种思想的容器和观念的载体,文学批评需要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都是有价值的批评向度,但不管是哪种路径,都必须以包容性、客观性、学理性为前提。失去了这样一个前提,批评本身的有效性和说服力都将大打折扣,同时极易滑出文学和学术的边界,演变为一种无效的实践或扭曲的闹剧。
(摘编自辛文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学批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播媒介的多元化有利于文学批评发出更多的声音,形成众声喧哗的批评景观。
B.批评主体存在着个体差异,对同一部作品,不同的批评者会做出多样性的评价。
C.文学批评者对文学作品所作出的批评并没有价值高低之分,只有客观与否之别。
D.文学批评的权威性建立在学理的基础上,这要求文学批评者不断提升自身学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当下的文学批评现状切入,引出论题,并以设问的形式引出后文的论述。
B.文章论述了文学批评中存在的审美差异性,以否定文学批评中论争的必要性。
C.文章引用弗莱的言论强调了文学批评必须做好自身的学术建构,增强了说服力。
D.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从包容性、客观性、学理性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追求文学批评的审美唯一性是徒劳的,因为批评主体存在差异,作品意义丰赡。
B.以否定批评对象为荣的畸形批评现象,就是不坚持文学批评学理性的主要表现。
C.即使在学术边界之外故意夸大文学作品某一方面的问题,也是有其审美价值的。
D.文学批评者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拓展思想视野,其作品就有极高的价值。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天眼”设计不同于世界上已有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这首先体现在“视网膜”和“瞳孔”的设计上。“视网膜”指反射面;“瞳孔”指馈源舱,即放置接收宇宙外信号装置系统的舱体。
作为世界首创,“中国天眼”的“视网膜”是主动反射面,可以改变形状,一会儿是球面,一会儿是抛物面。具体来说,这张庞大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