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教案68
- 资源简介:
约3370字。
《师说》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与创作背景,积累文学常识。
2. 自读文章,疏通订正字音。
3. 结合注释,在原文上批注重点字音字意,大致疏通文章翻译,提出难点。
4. 齐读并真确落实以第一段翻译,概括主要内容,背诵第一段。
重点:积累文言知识,学会批注法翻译文言,找出难点。
难点:人人落实翻译,完成背诵
预习提纲:
1、了解作者、文体知识及写作背景
2、自读文章,订正字音,标注在课文上。
3、结合注释,在原文上批注重点字翻译,大致疏通文章翻译,提出难点。
4、概括第一段主要内容,找出论点句,背诵第一段。
活动过程及方法
一、导入揭题
问:同学们,你们医生会遇到许多的老师,那么,你觉得老师重不重要,请说说你的理由?
唐代文豪韩愈也觉得老师非常重要,今天,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他的《师说》,看看他如何看待老师。
二、预习反馈
(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文体介绍、提出预习难点、检查背诵)
(一)作者简介:
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列唐宋八大散文家之首。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古文”的概念是韩愈提出来的,是一种与内容空洞、重视词藻、堆砌典故、讲究对偶的骈文相对立的散文。它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取法先秦两汉散文文法。
(二)写作背景:
本文作于公元803年,当时韩愈三十五岁,在文坛上已 有声望。为了学习和宣传儒道,开展古文运动,他广泛结交青年后学,给以帮助和指导,因而遭到一般士大夫攻击,被讥讽为“好为人师”。《师说》就是回答这种责难的。
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从师的风尚,但是唐朝时候,人们却以从师为耻。柳宗元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不顾流俗,收召后学,作《师说》。”
(三)文体: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可叙可议,先叙后议,或夹叙夹议,来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