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正确建议我会听,“试错权”也不能少
- 资源简介:
约3010字。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正确建议我会听,“试错权”也不能少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想进行尝试,我就是想错一错!”据媒体报道,在某中学近日进行的亲子沟通调查中,有学生这样呼吁。记者了解到,在关于学生是否“听话”的调查中,超过五成家长认为孩子“不听话”,而超过七成孩子却认为自己“听话”,学生们普遍“吐槽”,家长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强加到他们身上,却忽略了他们是有思想的独立个体,并呼吁父母:“请给我们试错权!”
请结合内容,从学生和教师的身份中任选其一,给家长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如果以学生身份落款,一律用“王爱学”;如果以教师身份落款,一律用“李仕刚”)。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人文底蕴:人文情怀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乐学善学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限制。在关于学生是否“听话”的调查中,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不听话”,而孩子们则认为家长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强加到他们身上,忽略了他们的生命个性,呼吁父母给予“试错权”。这是题目设置的真实情境,核心问题是孩子该不该“听话”,家长该不该给孩子“试错权”。考生应紧紧围绕此情境展开论述,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在写作中,考生需要厘清“试错权”这个概念,不是为错而错,而是适当给予孩子更多的思考选择空间。同时,家长们所谓的“听话”,也要进行具体阐释,“听话”不是让孩子们“因循守旧”,固执旧有经验,而是用成人经验恰当指导孩子的生活学习实践。如何平衡“听话”和“试错权”两者间的关系,是考生需要着重探讨的。
2.典型任务限制。考生的观点必须源于材料,结合材料内容论述;考生的写作身份限定为学生或教师,写作对象为家长,要有身份意识和对象意识,千万不可站在教师的角度给孩子写信;文章体式是书信,考生应该注意书信体的格式要求;“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考生写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