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测评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2080字。
第七单元测评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文物遇到“文创”
朱 磊
奉旨出差令、朝珠耳机、宫廷娃娃……当600岁的故宫以多种文创产品的形式出现在大众生活中时,既让人惊讶,也让人感到新鲜和好奇,不少年轻人纷纷“路转粉”。
古老的故宫,用了一种流行的方式诠释了博物馆该如何体现“文化+创意”。
文创产品之于博物馆里的文物与文化积淀,好比好酒与酒器,香醇的老酒配上各色的酒坛、酒杯,既能帮助品酒者深刻地感受酒文化,还能够让老酒卖个好价钱。
我们知道,文创产业的出现是以文化与创意作为基础。其外延是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文化资源、文化用品进行创造与提升而产出的高附加值产品。文创产业的核心是文化内涵。其根本是为文化产品的宣传服务,在实现旅游纪念与博物馆宣传的同时,提升公众的审美与认知能力。
因为工作和兴趣,笔者每到一地,都喜欢看看当地的博物馆以及文化基地,发现各地文创产业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尚停留在为看而看、为展而展的阶段,陈旧的模式既没有诠释出文化的内涵,也没有挖掘出文化背后的衍生产业链。一些地方尽管已经有了文创开发的苗头,可是产品单一,体现不出自身特色,书签、布偶、手机链等产品设计雷同,缺乏创意,更难提文化表现力。
透过这些现象可以感觉到,很多博物馆的管理者并没有真正理解“文创”二字的内涵,也没有花心思认真探索,更难以体会到文创所带来的效益,久而久之,便更加固守旧有,故步自封,最终导致与文化市场、百姓的文化需求日渐拉开距离。
处理好文物与“文创”的关系,不妨学习一些民营企业的文创产业。不久前,我和孩子去长隆野生动物园游玩,大开眼界。从布偶到衣服,从书包到图书,从动漫到食品,全都经过了精心的创意设计,让游览者在观赏与游戏中,既感受到了快乐,又将关爱野生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印刻到脑海中。孩子回家后,只要看到这些从动物园买回来的各种小物件,就会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希望能够再去看看、玩玩。您瞧,一个小小的文创产品,一旦形成强大的品牌,就有了不可思议的吸引力。
凸显文化内涵,尊重受众兴趣,加大与市场力量的创意合作……其实,在国外,像英国国家博物馆、卢浮宫、大都会博物馆等,早就已经做出了大量成功的尝试,文创产品已经成为其文化内涵和外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当然,在推动文创产业的同时,必须未雨绸缪。不应该媚俗,更不应该迁就市场与资本。博物馆推动文创产业,需要画一条红线,不可以降低传统文化价值以逢迎市场,有原则、有品格的文创产品开发,才会得到更多受众的认可。
还是以故宫为例,故宫品牌大火,很多人希望分一杯羹,有的甚至脑洞大开玩起了“恶搞”系列,但是这些全部被“一票否决”,故宫文创的原则是“必须健康向上”。
我们期待,陈列在博物馆中的文物,也能够活起来,也能够拥有蓬勃的生命力,成为文化与产业融合的旗帜,引领更多的文创产业走向规范发展与成熟。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5月11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创产品所借助的手段是现代科技,其根本就是提升公众的审美和认知能力。
B.文创产业的核心是文化内涵。文创产业的外延是文创产品,该产品有高附加值的特点。
C.因为没有诠释出文化内涵,所以各地的文创产业水平有高有低,模式陈旧。
D.做到不媚俗、不迁就市场和资本,文创产品开发才会得到受众全面的认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1段介绍了故宫推出的文创产品,交代了其受到许多年轻人喜爱的原因。
B.文章分析了文创产业的宗旨、现状及成因,并对产品设计原则标准提出要求。
C.文章使用喻证、例证、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述了文物和文创的关系。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起于故宫,结于故宫,首尾圆合,论证严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某种程度上,管理者的理念决定了文创产品是否有创意和文化表现力。
B.文物若想拥有蓬勃的生命力,应该走文化与产业融合的道路,中外同理。
C.凸显文化内涵,尊重受众兴趣,加大创意合作,文创产品就会获得成功。
D.小小的文创产品,一旦形成强大的品牌,就有了不可思议的吸引力,这一点,民营企业做出了榜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指运用各种方法延长可移动文化遗产寿命的专业性活动。保护技术推进的核心是找到与遗产变化状况相适应的保护方法,以便及时对藏品进行预警、干预,使藏品保持健康的状态。在此过程中,预防、治理、修复三个方面的技术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预防是所有的减缓文化遗产恶化和损毁的行为的总称,它涉及光照度、环境条件、安全、防火和突发事件的准备等方面。治理是通过外界的干预直接作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为,是为了消除正在损毁遗产的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