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
- 资源简介:
共24题,约9380字。
杭州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 2022.4.6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此次会晤既无法跨越认知蕃篱,也无法消弭(mǐ)理解赤字,追根究底,理念不同是最大的症(zhēnɡ)结——我方追求和谐、双赢,他们崇尚零和博弈。
B.不同于以往的汪洋恣肆、激悦悲怆(chuànɡ),这篇小说叙事节奏沉稳,讲述了一个山村的沧桑巨变,劲(jìnɡ)道都在朴实浑厚的气场里,有种见素抱朴的风格。
C.先生的小楷,儒雅清秀兼具文人品质与性情,给这躁动时代以温润的慰藉,论者称其如温良璞(pǔ)玉,如老树普洱,慢品过后得醇(chún)厚甘味。
D.说不清是经年的悲伤重燃还是舔舐(shì)自我伤痛的结果,那一丝柔韧但割破心神的情绪久久不散,竟然在此次观影中得到了宣泄,彻底卸去了心灵的桎梏(ɡ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5分)
【甲】《关于类型小说的对话》一文,讨论了一个相当时尚新鲜的概念:写给特定阅读群体,拥有自身规则和技术手段的文学式样,即“类型小说”。及至二十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尾声,面对纯文学受到来自类型文学的冲击的现状,诞生了观点针锋相对的两派:乐观派与悲观派。【乙】一派认为雅俗边界的破除势不可挡,文学界应摒弃成见、调整心态;另一派则忧心类型文学若一味迎合市场逻辑,作品会趋向模式化、雷同化。另有人将类型文学视为消费文化的分支,批判其编织俗艳梦境、裹挟读者。
【丙】放眼当下,现实主义小说作家试水科幻、推理写作已非鲜见,也常听闻类型小说家推出“转型之作”、文学性得到批评家“高度肯定”云云。“纯文学逆势坚守”与“类型文学草根逆袭”这两条故事主线似乎并驾齐驱,并没有太多东西真的因“冲击”而被改变。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及至 B.针锋相对 C.裹挟 D.并驾齐驱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杭州“无名译者”金晓宇,数十年与自己相依为命的老父母共处,近十年仅凭一只能看得见东西的眼睛完成了22部、共600万字的外文翻译。
B.近两年新药入医保的速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不过,要从根本上保障医保谈判药品落地的问题,就意味着要拓宽区域医保资金筹资的渠道,整合筹资的层级。
C.明星在节目中植入广告有助于营销,但这作为一种特殊的广告形式,是否属于代言的范畴还一直未能明确,处于监管的模糊地带,应当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
D.中央集权制下的都城由秦朝始,咸阳、长安、洛阳,帝都的名称、地理虽然已发生变化,但相同的现实功能与象征意义又证实了三者在文化空间上的连续与演进。
5.下列节气与诗句描写内容不对应的一项是(3分)( )
A.惊蛰——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张元干)
B.芒种——插秧先插蚤籼稻,少忍数旬蒸米成(范成大)
C.立夏——隆暑方盛气,势欲焚山樊(郑刚中)
D.冬至——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朱淑真)
6.下面是北京野生动物园就一起游客打架事件发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