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市2021-2022学年度3月高三语文质量抽查卷
- 资源简介:
约12560字。
浙江省舟山市2021-2022学年度3月高三语文质量抽查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北京时间7月30日,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马龙对决樊振东。最终,马龙击败了队友,拿到了奥运会男单的冠军,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完成双圈大满冠的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国乒也实现了这个项目的四连冠(guàn)。
B.今天13时34分,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这是我国组织实施的第七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和建造阶段的第一次载(zǎi)人航天飞行。
C.岁月吹散了浓浓硝烟,记忆覆盖了尘封的碧血(xuě)。而今,如先烈所愿,盛世繁华,山河无恙。冰血长津湖永彪史册,志愿军战士功德无量。缅怀英烈,吾辈当自强!
D.以人民福祉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满足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消除贫困等多面共赢(yíng)的愿景,增强全国人民的安全、获得感、幸福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诗潮拥有为数众多的诗人,他们是一代人,大体都有动乱时代家庭离散、流亡失学的经历,他们有受欺凌、受侮辱和受蒙骗的记忆。他们对社会的变异和历史的歧误有鲜明的反思和批判意识,呼唤人的尊严和个性的发扬。上述这些,在他们的诗中体现为弃绝“假大空”的豪言壮语,排斥铺天盖地的集体抒情,尊重对个体生命的体验或者仅仅属于“小我”的隐讳感受。【乙】诗人获得了心灵的解放,他们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表达或宣泄情感和思绪而不必听从于他人(哪怕是仅仅属于一己的欢乐和哀愁)。
【丙】于是新诗潮的写作者被批评者视为目空一切的“惹不起的一代”,而新诗潮也被批判者视为洪水猛兽。其实,许多后来者冷静地发现,支配包括北岛在内的那一代人的写作的,仍然有着自觉的庄严的承担。他们并不自私,而是立志要为时代代言,为一代人代言。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排斥 B.隐讳 C.洪水猛兽 D.仍然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解决青少年沉迷网络的问题,不但要靠学校和家长的教育引导,还取决于相关行业能否履行社会责任,“青少年模式”能否真正起到防沉迷的作用。
B.通俗小说的发展正面临困境,除受到网络视频的冲击外,主要原因在于题材雷同、语言粗糙、趣味低俗,当务之急是培养原创作者、提升作品质量。
C.为调动群众参与禁毒活动的积极性,营造全民禁毒的浓厚氛围,社区利用展板陈列、知识竞答、小品表演等多种形式增强主题宣传的趣味性和参与率。
D.本次活动融入了学生喜爱的科技元素,借助人体电桥、激光阵等道具,在游戏中化身为中共“一大”的亲历者,沉浸式地体验在南湖上开会的全过程。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师德师恩,如山似海,难以为报。适逢恩师80寿诞,诚邀各位同学共贺恩师高寿。
B.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C.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D.我今天发表的这些意见只是一家之言,挂一漏万,不求诸位苟同,但求抛砖引玉。
6.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松脂是指松树中含有的树脂或者从松属树木中分泌出来的一种黏稠的液体,它在树脂道中流动,松脂都是一滴一滴往外流,这个过程很耗时,可以延续十几甚至几十个小时。松脂还是生产松香、松节油的主要原料。
松脂是松树光合作用的产物。在阳光的照射下,松树叶中的叶绿体不断吸收和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并在叶绿素和酶的共同作用下,将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能量丰富的有机化合物,即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并产生氧气。而生成的糖类再通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经过各种中间产物,后在木质部的分泌细胞中生成了松脂。所以,若要增加松脂产量,则需要松树有繁茂的枝叶、发达的根系和充足的光照,为松树提供充足的营养并增进树木的生理代谢,从而使光合作用能够更充分的进行,才能获得更多的松脂。
(1)请根据材料第一段内容给“松脂”下定义,不超过50个字。
(2)下列是根据材料第二段概括松脂形成过程的流程图,请在方框或括号内填写合适的内容,每处不超6个字。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一9题。(10分)
《儒林外史》中存在多重讲述现象,指的是《儒林外史》通过人物谈论的方式,对小说相关人物或故事情节进行同质或异质复述的现象,即不同的人物谈话重复讲述,多次交代;这些讲述,有的互相印证,有的互相抵牾。作者通过小说人物之“谈”,在某种程度上扩展了读者对人物认知的维度。有学者用《史记》的“互见法”类比多重讲述现象,认为《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