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610个字。
“语言的连贯”解题指要
应城市杨岭中学 李伊龙
近几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几乎都涉及到了一个考点—语言的连贯,考查大多以选择题型出现.笔者根据此类型可能出现的不同类型进行分类,归纳出十个基本的思考点,掌握了这十个基本思考点,就有了检测语言表达连贯性的尺度.这十个基本思考点是:主语的一致性,形式的对称性,事理的逻辑性,底蕴的反义性,列举的对应性,前后的关照性,表意的倾向性,风格的相似性,行为的动态性,关联的契合性.
一、主语的一致性
所谓“主语的一致性”,就是说,如果若干动作行为受同一个主语支配,那么,在表达过程中就不能更换主语。例如:
被人们认为乐圣的贝多芬,到了晚年耳朵完全聋了。______自己却没有听到什么。
A. 交响乐队在他的指挥下演奏
B. 交响乐队被他指挥着演奏
C. 他指挥着交响乐队在演奏
D. 他指挥的交响乐队在演奏
显然,C项填入空中,前后的语言才是贯通的。.因为句子中的主语应该是贝多芬,只有选C项才保持了主语的一致,其他三项改换了主语.
二、形式的对称性
所谓“形式的对称性”,就是说,在分别陈述几件事时,相同位置上的用语在形式上要对称。例如:
在我梦里,所有被砍伐的森林重新绿叶葱茏,____________。梦境如此美好,能忍心让它仅仅是个梦吗?
A. 受污染的所有河流重新清波荡漾
B. 所有受污染的河流重新清波荡漾
C. 所有河流不再受污染而清波荡漾
D. 所有清波荡漾的河流不再受污染
可以清楚地看到,只有B项在形式上与所给句子“所有被砍伐的森林重新绿叶葱茏”是对称的,其他几项均不对称。
三、事理的逻辑性
所谓“事理的逻辑性”,就是说无论叙事还是说理都要符合生活的逻辑、自然规律或思维的逻辑。比方说:“发芽,长叶,开花,结果”这个过程符合植物生长的规律,如果将其中的某一过程的位置调换一下,就不符合逻辑了。例如:
国务院早就要求沿淮企业必须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污水,可这个工厂的领导却一直置若罔闻,拖延推诿,__________。
A. 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B. 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C. 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D. 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