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1-2022学年下学期四校月度联考九年级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约7420字。
九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共 150 分)
答案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阅读下面文字,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 分)
小说往往通过( ) (1) 造人物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小说中人物的喜怒哀 乐、悲欢离合, 常常能折射出世态人情和时代风( ) (2) 。小说题材多样, 意 ( ) (3) 丰富, 人物形象鲜明,读来令人难忘。学习小说要在( ) (4) 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 对作品的内容、主题有自己的看法,理解小说的社会意 义。还要学习欣赏小说语言,了解小说多样化的风格。
2.下面是一位同学参观故宫博物馆前搜集的2022年故宫开年特展“何以中国”的材料,阅读材料完成(1)-(4)题。(共6分)
①由故宫博物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的“何以中国”展,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近30家博物馆的展品,每家博物馆都亮出了自己的看家宝物。来自三星堆的青铜太阳轮、来自湖北云梦的睡虎地秦简、来自良渚文化的玉琮……还有长信宫灯、金欧永固杯、藏文【甲】四部医典【甲】等等【乙】总之,原本分散在中国各地的130 余件/套珍费文物,暂时安家故宫文华殿。
②这次的故官大展以“源”“法”“汇”三个单元为主线,着眼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文明的交流融合,聚焦中华民模的传统灵德与中国智慧,展现中华文明兴起时的点点星火。第一单元“源”从中国地理分析开篇,阐释中华文明生产力动因,以中国独特的物质文化,展示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制度体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此奠基;第二单元"流”阐释了中华文明通过域内各民族的交流融合、与域外文明的辉映互鉴、与自然万物的对话互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达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辉煌历程;第三单元“汇”阐释中华民族尊仁重礼、家国一体的传统观念【丙】追求极致、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丙】文脉绵延、文华尽汇的中国智慧。
(1)文段中【甲】【乙】【丙】三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甲】书名号【乙】句号 【丙】逗号
B.【甲】引号 【乙】句号 【闪】分号
C.【甲】引号 【乙】省路号【丙】逗号
D【甲】书名号 【乙】省略号【两】分号
(2)画线的句子作为第②段文字的总起句,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2 分)
修改为:
(3)下面是一位同学参观后写的心得体会,其中修辞或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鹿衔草纹鎏金银马饰具,虽然是少数民族马饰,制作手法却与唐代马具毫无二致。
B.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一条大河,展现了连绵不绝、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质。
C.每一篇文物介绍都仿佛栩栩如生地诉说着古人的智慧和历史的悠久。
D.孔子见老子画像石技法纯熟,轮廓清晰,造型简洁,线条生动。
3.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8分)
○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2 ,略无慕艳意。
○3 ,西北望,射天狼。
○4了却君王天下事, 。
○5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渔家傲 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就是 , 。
○6秋瑾的《满江红》中“ , ”一句就是化陶渊明采菊东篱下与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与怨幽之情。
4.综合性学习。(6分)
学校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决定开展相关活动。班委会准备策划相关活动,邀请你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