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题1
- 资源简介:
约12160字。
文言文阅读
一、(2021•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原 文 基础知识积累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①时以虏寇②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③王钦若临江人请幸④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帝以问寇准,准曰:“不知谁为陛下画⑤此二策?”帝曰:“卿姑⑥断其可否,勿问其人也。”准曰:“臣欲得献策之人,斩以衅鼓,然后北伐耳!陛下神武⑦,将臣协和⑧,若大驾亲征,敌当自遁⑨;不然⑩,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佚之势,我得胜算矣。奈何弃庙社⑪,欲幸楚、蜀,所在人心崩溃,敌乘胜深入,天下可复保耶?”帝意乃决,因问准曰:“今虏骑驰突,而天雄军实为重镇,万一陷没,则河朔⑫皆虏境也。孰为可守?”准以王钦若荐,且曰:“宜速召面谕,授敕⑬俾行。”钦若至,未及有言,准遽⑭曰:“主上亲征,非臣子辞难之日,参政为国柄臣⑮,当体此意。”钦若惊惧不敢辞。闰月乙亥,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雄军兼⑯都部署。契丹主隆绪同其母萧氏遣其统军顺国王萧挞览攻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署击败之,斩偏将,获其辎重⑰。又攻北平砦及保州,复为州砦兵所败。挞览与契丹主及其母合众攻定州,宋兵拒⑱于唐河,击其游骑。契丹遂驻兵阳城淀,号二十万,每纵游骑剽掠⑲,小不利辄引去,徜徉⑳无斗志。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帝曰:“朕岂欲穷兵,惟思息战。如许通和,即当遣使。”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十二月庚辰,契丹使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利用言契丹欲得关南地。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契丹犹觊关南,遣其监门卫大将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利用竟以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成约而还。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 ①寇:进犯。
②寇:敌寇。
③方略:方法谋略。
④幸:巡幸,此处指移都。
⑤画:谋划。
⑥姑:姑且。
⑦神武:英明威武。
⑧协和:团结和谐。
⑨遁:逃跑。
⑩然:这样。
⑪庙社:宗庙社稷。
⑫河朔:黄河以北。
⑬授敕:授予诏令。
⑭遽:急忙。
⑮柄臣:掌权之臣。
⑯兼:兼任。
⑰辎重:军用物资。
⑱拒:抵抗。
⑲剽掠:抢劫掠夺。
⑳徜徉:来回游荡。
6然:正确。
7穷兵:滥用武力。
8息:停止。
9诣:去往。
:故事:先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B.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C.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D.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衅鼓,指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取血涂在鼓上以举行祭祀仪式。
B.庙社,庙指宗庙,社指社稷,庙社在古代常用来借指国家朝廷。
C.闰月,农历逢闰年加一个月,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
D.辎重,文中指行军时随军运载的军械、粮草、被服等军用物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契丹军队南侵宋朝,面对强敌,寇准坚决反对退避内地,提出应当严惩主张避战的大臣,并力促皇上御驾亲征。
B.寇准举荐主张避战的王钦若镇守天雄军,并告诫钦若:皇上决定亲征,臣子不可辜负圣意。钦若惊惧不敢推辞。
C.契丹军队屡次侵犯宋朝,先攻威虏、顺安军,又攻北平砦及保州,而后又合兵攻定州,均遭到宋军迎头痛击。
D.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并派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谈判,最终与契丹达成盟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5分)
译文:
(2)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5分)
译文:
二、(2020•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①能语其要②。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③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④,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