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近义词语辨析、成语使用辨误教案
- 资源简介:
约5830字。
课题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近义词语辨析、成语使用辨误》
目标
教学目标 1. 正确理解语言文字;
2. 学会辨析词语。
学习目标 1. 能够辨析词语;
2. 正确使用词语。
重点
难点 1.能够辨析词语;2.正确使用词语。
考情分析 考纲解读:正确、熟练、有效地使用语言文字。
考情分析: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题型。词语是组句成段的基本材料,正确使用词语,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能否恰当地使用词语,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在高考语文中,对词语的考查涉及实词、虚词和熟语(包括成语)等考查点。综观近年高考试题不难发现,高考对词语的考查有如下特点:
1.以同音词、近义词的辨析为主。
2.所选实词多是生活中常见的但容易被忽视以及容易被混淆的词语。
3.干扰点为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不一致的词语。
4.判断使用正误类选择题和近义词语辨析类试题交替考查。
知识链接 近义成语使用辨析题型,其设题的角度不同,解题的思路也有差异。
1.根据侧重点
语意相近的成语,仅仅是意义相近。一般而言,不少近义成语,其意义的侧重点不一样。辨析它们就得抓住其侧重点进行仔细分析。如:“苟且偷生”与“苟且偷安”,两者都有“只顾眼前的安乐,不顾长远的利益”的意思,但“苟且偷生”重在生存,“苟且偷安”重在安逸。再如:“饱经沧桑”与“饱经风霜”,两者都有“阅历丰富”“见世面多”的意思,但“饱经沧桑”多形容经历过很多世事变迁,“饱经风霜”多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两者的意思有细微的区别,大多数情况下,在各自的语境中是不能互换的。
2.根据程度轻重
语意相近的成语,往往语气有轻有重,意思有深有浅。辨析时抓住这些成语的轻重差异,可以更准确地将其填入恰当的语境中。如:“咎由自取”与“罪有应得”,两个成语虽然都有“惩罚是自己招来的,应该的”的意思,但“咎由自取”语意比较轻,“罪有应得”语意比较重。
3.根据范围大小
语意相近的一些成语,有的涉及范围大,有的涉及范围小,相互有意义交叉部分,使用的时候就要考虑适用范围的大小,以免小词大用或大词小用。如:“津津乐道”与“津津有味”,这两个成语都形容讲话时兴致勃勃,但两者又有区别。“津津乐道”仅指谈论时很有兴趣,适用范围较窄;“津津有味”不仅指谈论,也可指有兴趣地看着、听着或吃得很有滋味,适用范围较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