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八中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22800字。
北京八中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2021.7
一.基础??运用(共12分)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处于仲春与暮春之交,又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某校学生近期开展了“闲话清明”的语文学习活动,分享了一段关于“清明文化”的资料,请你按要求完成1-6题
我国的传统节日基本是以农历时间为准,但清明节却属阳历,共日期基本落在阳历的4月4日(或5日、6日)。这主要是因为清明“身担二职”,它既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又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作为节气的清明,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草长莺飞,处处(迷 弥)漫着生命的气息,用“①清明”称这个时期,再合适不过了。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民谚说:“种树造林,莫过清明。”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
作为节日的清明,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传说,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重耳没有了力气,随大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用火烤熟了给重耳吃。后来,重耳做了国君(史称晋文公),重赏了和他同甘共苦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后来晋文公忆起旧事并亲自去请。可是介子推因不愿见他,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听说后,就想把介子推从山上拉下来。可山上树木太多,不好走,晋文公就想用烟把他熏下来。结果介子推母子俩一起抱树而死,还留下了一封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长②清明。”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莫,表示哀悼。他在坟前静(慕 穆)而立,只见那棵老柳树死而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因而,清明是多面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杜牧笔下凄凄切切的清明;“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是吴惟信眼中生机盎然的清明;“清明一到,农夫起跳”, 。无论是慎终追远、郊游踏青,还是细雨绵绵、彩虹初现,亦或是春风送暖、杨柳依依,都是清明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惊喜。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括号内所填字词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长(zhǎng) 溯(sù) 弥 穆
B.长(zhǎng) 溯(shù) 弥 慕
C.长(cháng) 溯(shù) 迷 穆
D.长(cháng) 溯(sù) 迷 慕
2.请结合语境,分别解释文中两处“清明”的意思。(2分)
①清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清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引号有多种用法:有的标示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有的标示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有的标示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下面四句话引号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民谚说:“种树造林,莫过清明。”
B.结果介子推母子俩一起抱树而死,还留下了一封血书:“割肉本君尽丹心,但愿主公长清明。”
C.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杜牧笔下凄凄切切的清明。
4.文段中的画线语句有语病,应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在文中“___________”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是清明让农民心里充满希望和喜悦
B.农民在清明时节心里充满希望和喜悦
C.在清明时节农民心里充满希望和喜悦
D.是农民心里充满希望和喜悦的清明
6.在了解了清明文化后,小明同学为大家展示了一则趣味对联故事。请你帮他分析这幅对联巧在何处。
相传,古时一姓陈的才子,常与一姓李的才子作对互娱。一年清明节,两人路过一湖畔,姓陈的才子吟道:“日临_______________,清明水底见重阳。”姓李的才子也不甘示弱,脱口而出:“风起大寒,霜降屋檐成__________。”两人不禁相视一笑。
分析:上联巧嵌“___①____”“清明”“重阳”三个节日,下联巧嵌“大寒”“霜降”___②___”三个节气。上联是____③____,下联是风霜,景观不同,对比鲜明,可谓构思巧妙,独具匠心。你认为①②③三处填写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①端午 ②小雪 ③丽日
B.①中秋 ②大雪 ③丽日
C.①端午 ②大雪 ③水清
D.①中秋 ②小雪 ③水清
二、古诗文阅读(共22分)
(一)默写(3分)
7. ,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8.《小石潭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小潭周围树木枝叶繁茂,随风摆动的样子,小潭景色生机盎然。
(二)阅读古诗《关雎》,完成9-11题。(7分)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说。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__①__。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__②__。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9.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诗句。(2分)
10.《关雎》《蒹葭》是《诗经》的代表作,集中反映了《诗经》的艺术特色。在刻画形象上,两首诗共同展现了一个_的女子形象。在表现手法上,两首诗都运用了“兴”的手法:《关雎》以“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起兴,写出了男子对女子的爱恋思慕;《蒹葭》每章的前两句都以秋景起兴,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_的心情(3分)
11.重章叠句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每章只是对几个文字略加改动,在变化之中包涵稳定,同时又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请你在两首诗中任选一组句子,说一说重章叠句的效果在这组句子中的具体体现。(2分)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2-15题。(12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