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部分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2/27 20:07: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5320字。

  重庆市部分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日常生活走入数字化的信息空间。面对新变化,筑牢个人信息使用的安全边界,既需要政府加强监管,企业增强责任意识,也离不开个人数字素养的提升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了“信息素养”的概念。进入21世纪后,“数字素养”的概念应运而生。数字素养表现为能够熟练应用各项数字技能,对海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评估和利用等生存技能和行为,近年来,我国日益重视国民数字素养,加强全民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普及提升公民数字素养。
  对个人用户而言,要涵养与飞速发展的数字时代相匹配的隐私保护意识、信息安全知识,培养良好的使用习惯,让数字技术服务美好生活。比如,在安装和使用一些应用程序时,仔细阅读隐私权条款,根据个人需要选择开启或关闭相关推荐选项,掌握信息获取的主动权。
  对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群体而言,提升数字素养更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努力。《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1)》显示,只有28%的受访者上过专门的网络素养课程,31.3%的家长从来不教授、引导孩子使用互联网。学校应不断完善数字素养相关课程建设,家长也应发挥指导作用,规范子女使用互联网行为,家校形成合力。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60岁及以上的网民达1.23亿人,比前一年增加了约2600万人。老年网民数量不断增长,迫切需要社会为他们提供贴合需求的数字产品和服务、量身定制的数字技术培训等。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日第12版)
  材料二:网络信息参差不齐诱发网络欺凌风险,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调查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叛逆思想逐渐萌芽,未成年人受不良信息侵害的概率逐渐增加。在高中生群体中,21.5%的人曾在网络上被他人辱骂,30%的人收到过黄色图片或视频,14.6%的人收到过暴力图片或视频,27.5%的人曾遇到骗子。在初中生群体中,这些情况有所减少。在收到黄色图片、视频和暴力图片、视频方面,初中生的比例分别下降至17%和10.7%。仅有15.7%的初中生曾遇到过骗子,6.4%被骗钱,但仍有21%的初中生在网络上被辱骂。
  青少年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其对互联网与新技术的理解、掌握、应用、创新,攸关国家的发展和命运,是网络强国人才战略的重要内容。同时,成年人网络保护以及未成年人在新技术时代面临的风险,是与发展和治理同步的一个问题的两面。就保护而言,应坚持通过现有的法律、法规开展保护和治理,并基于现有的法律法规以及具体的司法解释等进行修订完善,应保持发展与保护、治理的平衡,给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成长发展留出空间。为此,蓝皮书认为,要把握好发展与保护、发展与治理的平衡。树立数字公民意识,了解网络世界的基本知识,掌握网络使用基本技能,内化网络公民价值观,扮演好数字公民的角色,实现在数字世界的全面社会化进程,这一切既有赖于政府的顶层设计,也仰仗于社会力量的有效参与。
  第一,要发挥后发优势,实现从网络素养到数字公民教育的转向。当前,我国依然停留在信息素养和网络素养阶段。这要求我们必须放眼世界,科学对标,着眼于未来青少年作为网络空间竞争的主体,将数字公民教育纳入基础教育体系。发挥我国强大的国家主导和集体动员能力,实现数字公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建立国家—社会的数字公民教育协同体系。在数字公民教育推进中要充分利用社会组织、企业等社会的自发力量。国家要帮助青少年更加深刻地认识数字主权与数字安全,同时培养他们在互联网空间的未来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互联网建设。
  第三,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数字素养框架。当前的数字素养框架内容相对比较复杂,不利于普及推广。应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数字素养框架,强调简捷性与易操作性。
  第四,利用媒体宣传,提升数字公民认知普及水平。数字公民教育尽管在国际领域已有一定的发展经验,但对于我国,尤其是公众而言,还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应利用专家、媒体等多种渠道,推动数字公民认知。
  (摘编自《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筑牢个人信息使用的安全边界,需要提升个人的“数字素养”。
  B. 个人用户要掌握信息获取的主动权,让数字技术服务美好的生活。
  C. 我们对互联网与新技术要把握妤发展与保护、发展与治理的平衡。
  D. “数字素养”对于我国公众还是一个较新的概念,要加强宣传普及。
  2. 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数据显示,我国的老年网民数量大而且增长速度较快,他们迫切需要社会提供贴合需求的数字产品和服务、量身定制的数字技术培训。
  B. 我国的未成年人上过专门的网络素养课程比例约28%,所以约占50%的络上被辱骂过。
  C. 我国的网络强国人才战略,需要加强青少年对互联网与新技术的理解、掌握、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
  D. 我国当前的数字素养框架内容相对比较复杂,应制定简捷、易操作、利于普及推广的数字素养框架。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数字素养就是一种公民能够熟练应用各项数字技能,并能对海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评估和利用等生存的技能和行为。
  B. 我国对孩子进行网络教育,要形成家校合力,家长要发挥教授和引导作用,学校要不断建设和完善数字素养相关课程。
  C. 篮皮书认为只有把握好发展与保护、发展与治理的平衡关系,才能够处理好成年人网络保护与面临新技术风险的关系。
  D. 未来青少年是网络空间竞争的主体,我们应将数字公民教育纳入基础教育体系,实现从网络素养到数字公民教育的转向。
  4. 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5. 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公民个人需要从哪些方面提升“数字素养”。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D.“‘数字素养’……较新的概念”错误,偷换概念,材料二最后一段说的是“数字公民教育尽管在国际领域已有一定的发展经验,但对于我国,尤其是公众而言,还是一个较新的概念”,是“数字公民教育”,不是“数字素养”。
  故选D。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的第一个上级
  马峰
  去年夏天,我被分配到县防汛指挥部工作,农建局田副局长是我们的领导,他走路总是低着头,背着手,慢慢的迈着八字步;讲话也是少气无力,好像什么事情都不能使他激动。
  我来到的第九天夜里,山洪爆发了。接到电话,一口气跑到农建局,撞开田副局长的房门:“老田,永安河发洪水!安乐庄决口了!”他一只手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