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2021年秋期期终七年级语文巩固与练习试题
- 资源简介:
约6570字。
2021年秋期期终七年级语文巩固与练习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29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6分)
我往下看,感到阵阵晕眩;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感觉天旋地转。我想掉头回去,但知道我绝对回不去了。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涯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我听见有人在哭泣、shēn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粗的字注音。(3分)
晕眩( ) 哭泣( ) shēn( )吟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__”,正确的写法是“__________”。(2分)
(3)“天旋地转”中“旋”的意思是( )(1分)
A.旋转 B.返回 C.很快地 D.毛发呈旋涡状的地方
2.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诵读诗文佳句,能让我们领略到丰富的内涵。读《潼关》,我们从(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体会到诗人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读《次北固山下》,我们从(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领悟到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未来必定更加美好的深刻哲理;读《夜上受降城闻笛》,我们从(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体会到征人满怀愁绪的思乡之情;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我们从(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感受到诗人梦境中仍想着报国杀敌的壮志。
3.填写在下列横线上的语句,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在中国古代,稍有文化的人都不会没有读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古代典籍里,论普及度之高、影响力之大,《论语》当居榜首。
①《论语》因其言简意赅、句短情长
②在民众中口头流传也很广泛
③但通读全书的现代人却不多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①③
4.《西游记》中“紧箍儿咒”是唐僧用来约束孙悟空的法宝,探究下表中唐僧三次念“紧箍儿咒”的不同原因,分析孙悟空的成长与变化。(5分)
精读片段 探究原因 分析人物
①他口里虽然答应,心上还怀不善,把那针儿幌一幌,碗来粗细,望唐僧就欲下手,慌得长老口中又念了两三遍,这猴子跌倒在地,丢了铁棒,不能举手,只教:“师父!我晓得了!再莫念!再莫念!” 唐僧从①___________处得到紧箍,骗孙悟空戴上。孙悟空疼痛难忍,盛怒之下,欲害唐僧,唐僧念咒自卫。 阅读《西游记》整本书,你会发现唐僧念紧箍儿咒的次数越来越少,可见孙悟空的性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抖擞,又出化了元神,脱真儿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唐僧一见,惊下马来,睡在路旁,更无二话,只是把《紧箍儿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 孙悟空②__________(概括情节)时,③_________(人物性格)的唐僧念咒加以阻止。
③沙僧果起在半空道:“二位住了手,我同你到师父面前辨个真假去。”这大圣放了手,那行者也放了手……三藏见了,就念《紧箍儿咒》。 唐僧为了④___________
而念紧箍儿咒。
5.少年正是读书时,学校准备组织“好读书,读好书”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8分)
(1)【宣传读书活动】下面是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请补充完整,注意句式整齐。
好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
读好书,______________。(2分)
(2)【调查读书现状】
初中生读书现状调查表
年级
调查项目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 1.5小时 1.2小时 0.5小时
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例 27.8% 35.8% 45.6%
分析上面表格,你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思考读书收获】
当前“全民阅读”渐成共识,各种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层出不穷,诸如图书漂流、阅读接力、名人讲座、作者签售……不一而足。但阅读活动毕竟不是阅读本身,阅读活动就如同食物散发出来的香味,足够诱人,但不能饱腹。阅读活动的数量、形式、参与者等都不是评价阅读的指标,评价阅读的指标只能是读者自己感受到的、切切实实的收获。
你认为推进“全民阅读”,重点应该落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下面是某同学撰写的社区阅读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其中有多处语病,请指出两处并提出修改意见。